投资3.2亿元开启“PPP模式”!新会重拳整治黑臭水体!


来自:新会发布     发表于:2017-09-21 11:03:56     浏览:315次

        近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到新会区调研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表示对该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安排有信心,并要求该区以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最强的措施推进新会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确保黑臭水体整治任务不折不扣完成。

        当天,在新会区区长梁明建等陪同下,刘毅一行来到会城河河口泵站工程施工现场,实地检查河口泵站工程施工进度,详细听取该区黑臭水体治理和河长制工作情况的汇报,全面了解该区黑臭水体水质现状及清淤、截污、引水增流等各类整治措施的落实和进展情况。

        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新会区不断加大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力度,扎实开展对工业、农业、生活垃圾污染源的行政治理措施,同时重点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及配套管网、河口泵站等各项工程治理措施的建设进度。其中,今年年初已完成总长1.5公里、投资约1970万元的三和大道污水干管工程并投入使用;城区东部片区主要污水干管工程已完成10公里,完成投资约2300万元;河口泵站工程已于今年3月开工,累计完成投资额700多万元,目前桩基础及基坑开挖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出水箱涵段、泵室段、清污机段商品混凝土的浇筑,计划2018年6月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刘毅充分肯定了新会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并表示对该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安排有信心。他指出,新会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起步晚、难度大,新会各级各部门必须要按照省、市的考核目标及时间节点、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大污染整治和督查力度,加快推进各项整治工程,强化工程进度奖惩措施,并结合河长制工作,不断改进治理措施,以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最强的措施推进新会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确保黑臭水体整治任务不折不扣完成,让市民尽早享受到黑臭水体整治的成效。



投资3.2亿元

新会区开启PPP模式重拳整治黑臭水体

        9月20日, 新会区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暨城区污水厂网一体化PPP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标志着新会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进入全面快速建设阶段。

        据了解,为加快城区水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按照2018年底消除会城河、紫水河黑臭的目标要求,新会区从2016年初就开始开展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新会区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新会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以及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及垃圾污染等专项整治方案,并按照方案逐项落实治理措施。其中,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垃圾污染源治理方面都已取得初步成效。而污水厂网一体化PPP项目则是生活污染源治理方面最重要的工程措施,该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通过提升污水处理厂建设标准、处理规模、扩大污水管网截污范围并提高截污效率等方式,达到治理会城河、紫水河流域污染,改善水资源环境,建设美丽新会的目的,是城市管理精品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新会城区污水厂网一体化PPP项目分为两个项目包,分别是东郊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及配套管网PPP项目和今古洲北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配套管网PPP项目。其中,东郊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扩建规模为5万吨/天,新建配套管网15.9公里,项目总投资估算约2亿元;今古洲北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扩建规模为4万吨/天,新建配套管网8.7公里,项目总投资估算约1.2亿元。

        针对工程成效问题,新会区城管局局长陈华达表示,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不仅将在近期消除会城河、紫水河黑臭问题,远期还将构建水生态修复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创建生态廊道,构建生态系统,扩大环境容量,打造滨水空间,确保城市绿色发展,最终实现新会区全流域“和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


名词释义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是一种融资和项目管理模式,指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记者:江门日报新会站 叶田 钟珍玲

运营:江门日报新会站新媒体工作室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解读】加戏?实锤?PPP立法能解资本燃眉之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