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年会】独家|新规则下的社会资本如何更好地互相合作(下)


来自:PPP聚焦     发表于:2017-09-27 22:07:12     浏览:273次

摘要:2017年9月16日,中国投资协会2017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年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上海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中国PPP服务平台全程直播,微信公众号PPP聚焦进行报道。以下为各位专家在下午“新规则下的社会资本如何更好地互相合作的发言(下)。本文未经发言人审核。

主持人:接下来是企业间的合作。我们发现联合体中标的比例越来越大,一方面源于政府方对于社会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出于社会资本抱团取暖和规避风险的考虑。接下来是针对这个话题进行重点的讨论。先从黄总这边发表一下您的观点。

黄俊锋:谈到联合体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参与了一些项目,是通过联合体方式中标的。从我自己的考虑,之所以做联合体,主要是两种原因:

一个是这个项目对社会资本方提出多重的要求,比方一家不能将所有条件都满足,就必须要走联合体形式。比如说项目对企业有设计勘察的要求,我们这个企业只有投资和施工、运营的能力,所以就必须和其他企业组成联合体。

有一种形式是因为联合体的成员之间有比较优势。虽然大家都能做,但是我方在某个领域可能更擅长。

现在从我们实践的角度,我们也跟很多企业在合作,跟央企合作,因为我们获取项目的能力要低一些,我们也利用我们的优势跟一些更有能力拿项目的央企合作。当然合作的方式很多,包括资金、施工等方面,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在合作的模式和权利义务分配上还是要动很多的脑筋,因为政府也有风控的要求,也要进行监管。我们也在摸索,也在向央企、地方国企学习。

骆俊:这个话题我想应该是PPP的根本,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发展,合作好了才能发展得更好。PPP本身就是要求合作的精神。在新的规则下社会资本怎么合作得更好?其实没有PPP的时候我们就合作得很好,因为实业和金融资本必须两家合作好,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我的体会,要做好PPP主要如下有几方面:

第一,因为PPP都是涉及面广的重大投资,包括时间周期比较长的,利益相关方比较多的项目,所以这些项目完全由一家来做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些合作是外部合作,一些合作是本身企业自己内部整合的事。联合体投标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你把所有链条上的事情都做完不可能,设计、建设、运营、投资等方面都是如此。我想这是纵向一条链条上的合作。可能我们在获取项目的时候,社会投资方作为第一牵头人,后面的自己整合,融资自己想办法,运营自己干或者委托人干。上次通过论坛交流了以后,国际上的PPP是政府发一个包,我擅长哪一个,我就是牵头方。

横向的联合,我们做静脉产业园,可能需要污水处理、固废处理,餐余垃圾处理等,开始就设计由一家打包,然后把这个责任交给你,由你去拆分,例如你做最大体量的垃圾处理,我交给你。这样可以做到更加专业化。否则政府要进行每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布局考虑,但没有专业的人才来管理,就不能完成。他把这个包给了我们搞环保的专业公司,然后我们来统一规划,从起步就开始考虑怎么样把物质流、人才流联合起来,避免重复和浪费。

所以联合体的问题,既有横向联合体,也有纵向联合体。

社会资本方来合作,无论是怎么样合作,要有一个真诚的心态,要有务实的心态。大家一起来应政府的标,要事先谋划好,把模型、结构和政府这边对应,不要为了项目,拿这个项目补那个项目。这个商业模式我觉得我们几个企业一起参与,每一个项目我们应该自身考虑好,每个项目都要做好。否则在后期建设和长期运营中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和纠纷,利益不会很好地分割和平衡,包括项目建设水平也会出现问题。

再一个,在项目中,所有参与投资的企业,无论是投资方还是将来参与建设的,我们还是要有比较好的心态,就是说大家共同分享、共同建立起来,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做项目。因为PPP政府交出来是社会责任,是重大投资,不能办砸了。政府发出的包,我们是很认真的,有两条不参加:第一,最低价竞标不去干。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理解,限最高价,其实你也可以经过科研单位、咨询单位,把下限设置好,否则就是劣币驱良币;第二,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撑能力不够的我们也不去。因为我们不忽悠别人,也坚决不想被别人忽悠。

合作还是要真诚,把我们的根本机理搞清楚。

顾春华:今天谈社会资本合作,一直很羡慕联合体的模式,企业间真的是很紧密。以前我们有联合体,但是很松散。PPP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把企业都捆绑在一起了。因为我们企业大部分项目不是自己独立完成,企业比较特殊,除了银行融资以外,自己投资、设计、总承包、运营,还有一小部分是合作。合作过程中感觉有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PPP肯定是考虑项目的整体利益,但是很多时候建设方考虑建设方的利益,运营方考虑运营方的利益。我们现在做的杭州南站,里面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今后怎么运营,可能他为了今后的运营收入更好,会适当增加一点建设阶段的成本。如果是两张皮的话,一定会有大量的矛盾。

第二,对项目整体负责是还是局部负责的问题。有许多项目我们原来跟地方政府交流的时候,说你不用担心工程质量,因为我以后要运营25年。但实际上采用联合体,运营方和建设方是两家,建设方的企业建设完走了,质量不行,到时候给运营方造成运营成本的增加。有的项目不光是建设和运营之间的关系,建设方也有好几家单位共同参与,大家的质量标准是不一样的。

第三,同股同权为了很多事情的决策影效率。双方为了一点小利益,会有扯皮的现象,这是要企业支架诚信建设和契约精神提高到更高的层面。

国际项目融资协会亚洲区理事 肖光睿

肖光睿:我主要说四句话。

一个数字:现在成交4000多个PPP项目中,以联合体形式中标的占36.7%。

一个经验:国际经验。相对成熟的国家,基本上鲜见单一投资方参与竞标。在竞争充分的市场,全产业链各个阶段的要求都比较高。DBFO项目四家企业联合,成立公司以后,公司又按照这样的项目分配按照不同的股份再成立建设公司或者运营公司。顾总谈到的问题,在英国是通过股权架构以及一整套契约来约定责权和风险的分配。包括英国伦敦隧道投票,其实当时7家无一例外都是联合体,所以国际上这是一个趋势。

一个建议:对于这样的一个PPP项目,片面的、大而全的企业现实的供给没有那么大,鼓励小而专的联合体。

一个预告:中国PPP社会资本竞争力指数研究下周一就会有一个发布,对于各种企业在里面不同的竞争能力,以及如何去配合,或者联合体是否更适应市场竞争,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探索。

刘志刚:我说三句。

第一,中国铁建投资集团从去年到今年中标9个项目,累计1500亿,所有的项目都是联合体。

第二,和民营企业的联合体有一个,占中标项目的11%。

第三,联合体确实有很多问题。如果没有发生问题的不叫联合体,最大的问题是股东对立。

解决方案:第一,股东独立一定不要打官司,打官司PPP就失败了。第二,一定是在项目公司法人这个框架下解决问题。

主持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现在还没有浮到台面上,但也是大势所趋,我们要更好地研究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然后才能促进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希望大家多多合作,对整个国家的PPP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感谢坚持到最后的各位听众,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基金"成地方投融资主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