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实施的乌鲁木齐市老城区改造提升项目共涉及米东区、经开区(头屯河区)、高新区(新市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6个城区,173平方公里的改造范围,惠及160万各族群众。
9月26日,乌鲁木齐市与中交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两个PPP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57.44亿元。
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
政府要通过PPP模式,解决的不仅仅是资金难题,还要通过将社会资本先进的市场经验、高效的管理方式带入其中,以此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今年实施的乌鲁木齐市老城区改造提升项目共涉及天山区、沙依巴克区等6个城区、173平方公里的改造范围,惠及160万各族群众,这样的改造规模和力度在首府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持续推进,对老城区进行改造提升,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常态。由于老城区改造资金需求量巨大,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企业来单独承担,难度必定很大。因此,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联手”模式,成为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的理想方式。
实施乌鲁木齐老城区改造提升项目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首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城建工程和维稳工程。这对乌鲁木齐打造西北地区特色鲜明、绿色健康、宜居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好事要办好,要顺利“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要用好PPP这个“工具”。
同其他领域的PPP项目有所不同,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至少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主体,工作内容更为复杂,难点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以此次签约项目为例,包括了天山区二道桥片区和沙依巴克区碾子沟片区的征地拆迁和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片区都曾是清代迪化城旧址所在,始建于解放初期。规划建设陈旧,基础设施老化,人员分布密集,这就决定了对这些片区的改造提升,必然要比新建城区难得多、复杂得多。因此,用好“PPP”模式,就需要我们考虑得更多一些。
老城区的改造提升,要以认识城市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前提,有意识地引导、运用社会和市场的自发力量,营造生活新环境,拓展城市或产业新功能,改善现实新条件,从而让群众在城市变化中,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这也告诉我们,在老城区改造提升中引入PPP模式,要避免单纯为了融资而融资的现象出现。PPP模式的核心,引入PPP模式,决不能单纯一味强调经济效益,同时也要保证老城区改造提升的专业化和公益性。避免受改造影响最大的老城区居民被忽视,城市文化遗产被损害,城市肌理被破坏。
按照规划,乌鲁木齐老城区改造工程第一批19个片区,第二批10个片区。通过老城区29个片区改造提升,城市将形成“六中心、六园”多中心、组团式的结构。面对这样的美好蓝图,谁会不期待?
启用片区
9月26日,我市与中交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两个PPP项目,涉及天山区二道桥片区和沙依巴克区碾子沟片区的征地拆迁和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总投资估算为57.44亿元,其中静态总投资约54.04亿元,建设期利息约3.4亿元。
签约仪式上,天山区、沙依巴克区相关单位与中交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PPP项目投资协议。涉及天山区二道桥片区、沙依巴克区碾子沟片区,总投资估算57.44亿元。
结语
经过近八个月的统筹协调,老城区改造项目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市结合实际情况,采用PPP模式,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积极调动社会资本方、金融机构参与老城区改造提升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参与国内多个城市老城区改造提升项目,积累了丰富的PPP项目经验。此次,中国交建积极参与我市的老城区改造提升项目,授权全资子公司中交投资有限公司代表中标联合体签约我市老城区改造提升建设工程。副市长宋亚君出席签约仪式。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