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潘PPP-东北经济特区(116)


来自:老潘PPP     发表于:2017-09-29 10:56:13     浏览:274次


谈起东北振兴,我的一位朋友说:什么时候性行业合法,东北就离振兴不远了。这当然是开玩笑,意思却很明白:东北振兴,需要增进自由度。


学界谈东北振兴,该发展这产业,扶持那产业。十几年来学术报告不知出了多少,调研经费也没少花。恕我直言,这些报告多是学术界的自嗨,以计划经济师的规尺来丈量。基本没有价值。少有人着眼于东北自由的增进。他们大多把东北振兴寄望于政府做些什么,扶持这个产业,指导那个产业,即便提到一些改革,也大多是隔靴搔痒,很不痛快。


我们所处的这时代,一片白地上要造五百万人的新城,一座城市说禁就禁止房地产交易,甚至说拆就把居民小区围墙拆掉,这些荒唐政策出台,总是轰轰烈烈,以至于所有人都习以为常。而靠谱政策出台,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连想象都不敢太大胆。


既如此,我用一篇短文篇幅谈我认为东北该施行的政策。虽说和那些学术报告一样,都不可能落实,我还是尽量从可行性谈。我也从政策目标谈,给怀有希望者一点启发。


一、成立东北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也是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有人会说,东北三省成立经济特区,规模未免太大。这实在大惊小怪。1980年代末成立经济特区,几个城市都很小,厦门一开始甚至只有2.5平方公里。1990年新增海南经济特区,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犹未嫌大。东北三省成为经济特区,能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二、东北大减税。将企业所得税从目前的25%的税率降至10%以下,甚至更低。取消增值税,取消个人所得税。


这个减税幅度看起来惊人,世界范围来看,其实并不少见。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就谋求将美国企业所得税率从35%降至15%。大国尚且如此,何况求振兴的中国东北?


取消增值税更常见,霍尔果斯、喀什和新余些“税收洼地”,通常是“先缴先返”。至于取消个税更不该有阻力。个税占全国税收总收入不到6%,东北的人均收入偏低,个税占政府税收总额更少,取消个税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小的。


东北经济想大发展,一定要减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税收洼地。用低税优势吸引投资,弥补其他制度劣势。很多人说,东北大减税,财政不足怎么办?东北财政早已不足,长年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才能勉力强撑。除了减税,还要造血,对东北经济体制彻底改革。


三、停止补贴和保护国有企业,重启“民进国退”。这项政策并没有理论障碍:国企改革一直是改革开放的重点。1990年代,东北国企曾大量倒闭,采用各种方式民营化,私有化。手段很多:通过股票买卖降低国有股比重;私企并购国有股份,并获得管理权限;直接拍卖,等等。三十年来,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经验。


私有化浪潮下,会有贪腐,会有不公,这些并不是阻碍国企私有化的理由。一个稳定低效的国企,看起来职工能获益,代价却是经济长久停滞。当今互联网和金融都很发达的时代,设计透明的国有资产流通制度,使国有资产平稳转移,并不为难。


四、改善东北商业环境。简化企业注册登记制度,将工商部门职能下放腾讯、阿里这些互联网平台,使办企业像注册淘宝店、微信公号那样便利。除了政府紧抓在手的军工行业,一般行业都应向民间开放,小至轻工制造,大到钢铁矿蒇,都要放利与民。


东北政府应当善待商人,视商人为友。刁难企业的种种恶政,应当取消。比如消防,卫生,安全,环保这些检查,凡在中国开企业者,无不畏其如虎。这些怨声载道的领域,政府应当少作为,不作为,减少对企业的骚扰。


东北应当废除最低工资,废除劳动法。允许企业以最低的价格招聘人员,这样有利于减少失业人数。对于企业用人限制,应最大程度减少。


东北想复苏,只能依靠企业家。政府最该做的,是打击流氓黑社会,提高司法效率,确实保护企业产权,保障债权债务履行。政府不设门槛,不管企业,只提供治安和司法服务,这才是一流的营商环境。


至于产业政策,扶持补贴,东北搞了那么多年,已经完全失败。这些政策只会腐蚀民气,助长蛮横,培养权力崇拜的氛围。东北想扭转民风,应从商业环境的改善做起。



五、东北应妆取消计划生育。中国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东北则是中国生育率最低地区,堪称人口增长黑洞。东北人口持续减少,和人口外流有关,更和计生政策有关。


从目前看,取消计生已无力挽回东北人口颓势,作为一项标志,还是有重大意义的。梁建章说,中国需要更多三胎家庭,而在东北,恐怕得从更多二胎家庭开始。东北需要摆脱独生子女文化,让年轻人敢生孩子,愿意生孩子。


六、应当精简政府部门,减少公帑耗养人数。除治安、司法、基础市政服务,多数政府部门都可压缩,公务员可以裁减。大胆猜测,东北三分之二以上公务员都可下岗,所有事业单位都应裁撤。


不要相信改革造成“政府瘫痪、社会混乱”的鬼话,政府部门多么人浮于事,很多人是缺乏想象力的。相当多政府部门的工作,都是忙于上下检查,胡乱折腾,将其裁撤会让社会运行更轻便。


政府提供服务的部门,比如博物馆,图书馆,甚至包括清洁路面的环卫工人,都可以交付私营单位。寄生政府的的事业单位,民间机构,比如作家协会、文艺协会,都应断奶,或者裁撤。这类改革已在进行,只是进展太慢,东北理当走在全国前面。


七、改革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放开医疗管制,降低医生医药进入市场的门槛,放开私营资本投资医疗行业的限制——尤其新建私立医院,应当享有完全的定价自由。


应当暂停、直至废除社保制度。东北老龄化已经来临,社保入不敷出,应停止这场注定破产的游戏。对于正在领取对正在缴纳社保的个人,应停止缴纳,采用适当方式补偿。民众要在哪看病,在哪买保险,要如何养老,应享有自主安排的权利。可以想见,随着社保瓦解,东北将迎来商业保险和民间慈善的蓬勃兴起。这些机制长期以来都被压制。


八、东北应率先废除户籍制度。东北要使人员流动起来,同时吸引外省乃至外国居民。落后的户籍制度,就应当废除。哈尔滨、长春和大连,都曾是东北亚著名的大城市,现在籍籍无闻,这实在是让人叹息的现象。


城市不畏大,人口不畏多,高度的城市化也有利于农村开发。


东北有白山黑水,有森林沃野,人均自然资源丰富,很适宜规模化开发。可惜,破碎而僵化的产权制度锁住了东北潜能。东北应落实农林牧地产权,企业和个人享有完全权利。开发东北自然资源,需要现代企业集团进入,要允许自主开垦,抵押流转,自由买卖。


一个繁荣的东北,其城乡状态会是什么样?应该是城市人口聚集,农村人口稀少,人均农业产出很高。农村生态得以恢复,自然环境优美,成为旅游度假胜地。这种景象不是我的想象,而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城乡状态。中国浙江福建广东的农村,也开始往这方向发展。


九、国家在东北的国防外交部署,应以确保地区和平稳定,经济发展为目标。现在东北只有一个出海口,贸易受到很大限制。外交上,应与邻国谈判协商,建设毗邻吉林、直通日本海的贸易出口,将极大利于东北腹地经济发展。吉林出海口的实现,利于中国同俄罗斯、日本、韩国的贸易往来,对于朝鲜转向,也将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十、改革最畏动荡,经济发展忌讳折腾。东北经济特区的制度,应该像香港那样,获得“五十年不变”的政治保障。以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条件,十年就能脱贫,三十年就能初步发达,五十年足够改变两代人。在拥有一亿人口,资源富饶的土地上,施行低税、宽松、稳定的市场制度,将培育出什么产业,诞生什么企业,这些我不敢说。可以肯定的是,那将今天不敢想的繁荣。


一共只写十条,已经够了。这些建议没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都是简单的常识,同时也有无数的经验在佐证。很多人觉得,这些改革不可能实现,因为要损害很多人利益。事实上,从长期来看,市场化将使所有人获益,人们将摆脱贫穷和封闭的桎梏,面向繁荣多样的世界。真正阻碍东北改变的,并不是利益,而是人们对于市场化的认识。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致诚资讯】PPP热的冷思考:模式缺陷与对冲路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