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PPP模式应有边界意识


来自:互金从业者     发表于:2017-10-04 10:48:49     浏览:292次

      但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使得效率目标难以实现,即出现政府失灵问题。

      一些领域的政府失灵可以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予以解决,但有些领域却难以解决,使得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适用领域受到限制。

      二是完全市场化。对于公共部门难以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一种可行的路径就是完全推向市场,进行民营化改革。由私营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服务提供的重要方式。利用私营部门的专业力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进行规划及准入标准的引导、完善实施监管等措施来维护公共利益。但私营部门提供公共服务会出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矛盾,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其适用范围同样受到限制。

      三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提供公共服务。为了解决传统的由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模式下的政府失灵问题,以及完全由私营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模式下的市场失灵问题,世界各国一直在探索如何发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各自的优势,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探索催生了PPP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推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PPP模式的运用有其局限性。如PPP模式运作成本高,融资代价大,需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来实现效率提升,对于规模较小的项目采用PPP模式会得不偿失;PPP模式需要对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稳定预期,以构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往往难度很大,对于难以预测未来情况的复杂项目也不适宜采用PPP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按合同办事,对于已经签署的合同,难以根据新出现的情况进行修改,项目的实施缺乏灵活性;PPP项目融资属于政府资产负债表之外的融资,其负债不直接计入政府财政预算,从而使得PPP模式成为政府规避预算约束的一种方式,短期内容易刺激政府的非理性投资,长期来看将加大政府未来财政的负担;PPP项目提供的是公共服务,政府有责任确保公共服务的持续提供,项目失败的风险最终依旧会由政府承担,因此风险很难真正转移出去;PPP模式要求政府和私营部门针对具体项目签署合作协议,对特定项目进行交易结构及制度安排,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市场自由竞争。

       因此,PPP模式的成功实施必须具备相应条件。如当地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比较健全;当地法制环境健全,守法意识强,违法成本高且具有完善的法律救济机制;当地诚信体系健全,守约意识强;政府公共治理体系完善,服务型政府制度健全;私营部门充分发育;资本市场发展达到较高阶段;政府公共理财体系健全。


本文整理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若有侵权,请于此我们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或许你还想看:

善林金融:让每一分探索都积水成渊

善林金融向邯郸“创城”公安干警致敬

三个关键词“激活”善林金融“影响力”

为提升服务水平 善林金融开展自律检查工作

善林金融:一季度六成居民青睐投资理财产品

善林财富:选择稳健互联网金融平台才是硬道理

善林金融:利好消息不断 网贷行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善林金融:将完善风控体系建设放在企业发展首位

周伯云:善林金融拥抱监管,打造合规发展新思路

善林金融周伯云: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机遇

“善林金融?高峰财富论坛”在沪举行 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基金全生命周期流程梳理——“退出”模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