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有银行全面暂停PPP融资业务,各大行趋谨慎


来自:商界企业家联盟     发表于:2018-01-07 08:11:05     浏览:244次

PPP头条讯, 最近圈内热传某国有银行全面暂停PPP项目贷款,“先暂停,后清理,再规范。已发文。”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称,从多个渠道独家获悉,某银行目前已全面暂停包括资本金融资和项目贷款在内的所有PPP融资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排查,暂停期或延续至今年3月。


PPP头条了解到,圈内热传的这家银行是农业银行。有行业人士担心,暂停PPP贷款有扩大之势,目前多家银行对PPP贷款趋于谨慎,其中浦发银行涉及PPP的贷款的确收紧,但尚未停贷,另外中国银行对PPP态度也明显收紧。


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向PPP头条表示,爆料说农行停贷这种情况是正常的。3月31日是92号文的大限,届时才能确认一个项目是不是财政部认可的入库ppp项目,银行观望等待是正常的,在此之前审批和放贷是有风险的。在实践中,各银行的地方分支机构并没有完全停止,因为一家银行停止了,其它银行可能会跟进,一旦财政部确认入库了,停止的可能就会失去机会。92号文对ppp融资有负面影响但不至于真的停止。


济邦咨询董事长张燎认为,肇始于控风险的政策调整,引爆于金融机构的“断粮”的PPP清查规范行动,是过度泡沫市场的出清过程,痛苦但有必要。提供大部分项目资金的债权人在政府、社会资本及金融机构的三角博弈中,金融机构的关切理当得到尊重,其议价力提高是对过去失衡的纠正。“PPP如今面临去产能的要求,目前规范的政策大方向和所提标准没错,相信市场之手。其实早点动手规范可能更好,但现在也不算晚。”


防控债务风险 银行开始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杜涛


在财政部多次处理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之后,金融机构也开始清理与之相关的业务。

近日,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一家国有大行已经开始要求对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会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业务,明确“先暂停、后清理、再规范”的处理策略。

记者获悉,其中要求暂停新发地方政府信用业务,并且全面清理存量。

在去年12月28日结束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中,财政部表示,要着力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

在此之前的去年12月23日,审计署公布了《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中提到财政部将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担保法,坚决刹住无序举债之风,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持谁举债、谁负责,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债务人、债权人依法合理分担风险,积极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财政部要求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要进一步完善地方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有效抑制地方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从严审核把关,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脱离当地财力可能的项目。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 " 闸门 "。督促金融机构尽职调查、严格把关,对没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或没有合法合规抵质押物的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融资,严格按商业化原则提供融资。强化中央企业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

财政部还提出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 " 谁家的孩子谁抱 ",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 " 买单 " 的 " 幻觉 ",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 " 幻觉 "。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共担风险,及时有效防止违约风险扩散蔓延。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审慎处置,继续整改违法担保,纠正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鼓励地方政府合法合规增信,防范存量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


PPP业务“速冻” 银行热情消退静待行业规范化、专业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记者 侯潇怡 黄斌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渠道独家获悉,某银行目前已全面暂停包括资本金融资和项目贷款在内的所有PPP融资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排查,暂停期或延续至今年3月。

    截至发稿,该银行尚未对此消息进行官方回应,也并未有官方文件下达。2018年1月4日,某农业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政策尚不明朗,因PPP有多种业务类型,具体影响暂不确定。


    中国银行对PPP态度也明显收紧。中行华北某省二级分行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根据省行传达的精神,暂停新项目审批,等3月份PPP项目审查完再重启。中行华南某省分行业务人士则表示,没有接到相关通知,欢迎真正风险可控、地方政府实力强的优质PPP项目。

    四大行中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对PPP项目并未叫停,但态度转为谨慎。


    某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希望与银行合作的PPP项目依然较多,银行也在积极地看项目,但在3月整改期结束前会相对谨慎。

    除四大行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某社会资本方处获悉,2017年11月起,银行对PPP项目态度已经逐渐转为谨慎。


    交通银行、恒丰银行、广州农商行等银行可能已暂停新业务申报;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对此类业务操作难度较大,除非具备价格优势;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等则表示暂未有新的指导意见,但建议尽快申报项目。不过这个消息还未获得银行一一证实。

    在银行态度转变之前,2014年以来PPP项目的快速落地推广,截至2017前三季度,累计入库PPP项目达17.8万亿,落地4.1万亿。


    庞大的现存体量下还有源源不断的需求,在这种旺盛需求背景下,银行为何对PPP收紧大门?

    92号文与金融监管双冲击


    2018年1月4日,某大行地方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尤其在地方,很多PPP项目严重变味儿了。打着PPP旗号做地方虚假融资,“萝卜坑”招拍挂等违规项目屡见不鲜,此时刹车排查风险是必要的。

    2018年1月4日,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财政部出台的92号文里面对银行冲击最大的一点就是不合规的PPP项目将会出库。


    他指出,“92号文里面最具威慑力的事情是让银行知道曾经入库的项目以后可以出库(只有列入PPP项目库,才能合理合规的使用财政支出,以保证兑付本金和收益,如果出库将不受相关条款保护)。”银行此前投的大量项目都依赖政府信用进行刚性兑付,如果3月份项目审查后投放的项目出库了,银行资金将出现风险。所以银行暂停新项目审批,主要是观望哪些项目是合规的,然后再考虑投放。

    2018年1月4日,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世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银行作为市场主体需要考虑市场影响和违约责任的问题,所以除非银监会或央行出台明确的政策要求,银行大概率不会一刀切甚至对已经审批的项目不放款。但是未来的收紧趋势是可以理解,并有较大可能。从金融工作总基调来说,风险防控是第一位,对于PPP来说,因为有大量的财务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参与,肯定受到金融风险调控影响。


    刘世坚还指出,此外,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是否参与投资最终要看项目能不能如期还钱。国内环境看,2014年以来六成以上的PPP项目为政府付费类,金融机构在这三年的探索中已经形成了适应于这种模式的风控和运营模式。92号文之后,银行需要严格执行出资上限不超过10%,捆绑绩效,有严格的招标程序,不能明股实债等新标准,对银行原有的风控、流程标准和体系产生了冲击,银行进入调整观望期是合乎逻辑的。

    深圳前海富涌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漆明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此前银行参与PPP项目主要运用表外资金,虽然PPP项目周期比较长、价差空间不大,但表外资金可以形成当期存款,所以衡量综合收益银行是有很大动力参与的。


    但去年以来的金融监管层层加码,银行同业理财的表外资金被纳入MPA考核,银行不能无限制的发行表外理财进行授信。加上货币政策的收紧,资金成本的上升以及正在酝酿的资管新规,更高的监管要求使银行只能选择更为优质、风险敞口更小的项目去做,从整体行业看,未来信贷资金的投入PPP项目也会有一定收缩。

    2018年PPP路在何方?


    2018年1月4日,虽然PPP目前遇冷,似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发现,业内对PPP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三年PPP发展得很快,但太散乱,大量的泛化PPP,很多地方已经超出了财政承受的范围。从盘子总量上看,PPP在公共投资里面占到5%-10%是比较合理的范围。所以这次的整顿是一个机遇,有利于PPP的长远发展。把真正适合开展PPP的项目拿出来。


    吴亚平还指出,“很多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能力和人才储备开展真正的PPP,很多发起单位比如地方交通、水利可能只会运作一次PPP,人才无法集聚、经验无法传承。所以我一直呼吁由政府组建专门的地方PPP实施机构,专业运作PPP项目,以提高PPP的权益曲线,积累传承经验,运作项目的能力和专业程度会不断提升。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出现这样的机构,我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

    薛涛则指出,这一次的整顿可能让一些金融机构对所有的PPP项目都持有谨慎的态度,但这其中存在“误伤”,不是所有的PPP都是不好的,比如供水、污水处理等特许经营类的项目一直是非常优质的项目,我们迫切需要对PPP进行精准的分类。事实上受92号文影响最大的是纯政府付费的、往往采用可用性付费模式,金额巨大,运营属性差的项目类似于BT模式演化来的PPP项目(主要是PFI项目)。但这部分项目中,也有部分是值得也应该运用PPP模式,以增加资本机会和产业投入机会,同时加强政府公开,提高效率。比如说满足规划设计很复杂,建设管理要求高,长期维护有难度的三合一(需要一家公司协调处理好)项目,如黑臭水体治理等。


    对于银行在未来应该如何参与并选择PPP项目,漆明杨指出,银行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把关。一是做好项目的真实市场分析,即切实分析政府拿出来特许经营权或者经营性资产能否在市场价格体系下覆盖银行的预期本息收入。二是对社会资本方的运营能力进行更严格的要求,此前可能社会资本方不会过多介入运营,但之后金融机构必须严格评审他们是否有能力运营项目。三是在中国银行体系下,风控上还是会考虑社会资本方的信用实力,即对社会资本方对商品融资的征信担保或者差额补足能力的评审。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突发!有银行全面暂停PPP业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