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PPP标杆企业的不平凡之路(经营篇)


来自:建筑前沿     发表于:2018-01-22 04:45:32     浏览:289次

10月31日,葛洲坝公告,确认中标四川省巴中至万源高速公路项目,该项目合同金额173亿元。至此,葛洲坝集团在2016年的PPP新签合同额已经超过900亿元。葛洲坝集团目前已经成为建筑业内PPP业务的标杆企业,他取得了哪些业绩??????

文/蔡敏(建筑前沿专栏作者)

2015-2016年,国内建筑市场萎缩、传统招标项目大幅减少,大基建投资成为国家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PPP模式,PPP业务逐渐成为市场热点,为大、中型建筑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建筑企业都希望通过PPP项目突破国内市场开发的困局,葛洲坝集团就是其中之一。“2013制定战略、2014助推启动、2015大举进军”葛洲坝用这句话来描述他近几年的PPP之路,历经2015-2016年的大举进军,葛洲坝集团目前已成为建筑业内PPP业务的领跑企业、标杆企业。

一、从BT/BOT到PPP

葛洲坝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积极探索投资和市场开发新模式,首次涉足BT/BOT项目,要追溯到1999年,当年葛洲坝以BOT模式投资建设的襄荆高速公路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大型高速公路BOT项目,也是湖北省第一条由企业投资、组建项目法人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获得开发权,项目由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55%)、湖北省公路建设总公司(20%)等5家股东组成的襄荆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承建。2004年6月,全长185公里、实际投资36.8亿元的襄荆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实际每公里造价低于2000万元,远低于国内同期高速公路造价,共节约投资11.2%,工期也提前了半年,BOT模式投资建设高速公路的优势凸显

而后,葛洲坝集团以BT/BOT模式涉足多个项目:

表1:葛洲坝的BT/BOT项目经验(部分)

以上这些BT/BOT模式的项目,已经具备了PPP模式的雏形,也为2015年集团大举进军PPP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以来,国家推广PPP模式的政策密集出台,当年11月公布了第一批30个示范项目,总投资1800亿元,次年5月,发改委公开发布了1043个PPP项目,总投资约为1.97万亿,该轮PPP大潮正式开启,葛洲坝集团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正式进军PPP项目,2015年5月与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签订了《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项目PPP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额130亿元,9月该项目正式签约。

2015-2016年,葛洲坝集团向PPP之路大举进军,2015年全年新签PPP合同额536亿元,2016年,葛洲坝PPP订单充裕,前三季度新签PPP合同额已达到750亿元,加上10月底中标的173亿四川省巴中至万源高速公路项目,2016年前10个月PPP新签合同额已经超过900亿元。2015-2016年10月,中标的项目已经远超20个。

表2:葛洲坝已中标的PPP项目(部分)

2015、2016年上半年,葛洲坝集团PPP项目新签合同额分别占国内订单总额的64%、54%,这样的比例在所有的建筑央企中,都是遥遥领先的。2016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2个百亿级别的PPP项目签约,全年的PPP项目新签合同额占国内订单总额的比重超60%应该不难。

表3:新签合同情况(亿元)

据葛洲坝集团2016年半年度报告和最近公布的PPP项目签约情况,第三季度末,葛洲坝在建的PPP项目约有20多个,剩余合同金额约500多亿元。

表4:PPP在建工程情况

从最初对BT/BOT模式的尝试,到2015年顺利、自然地向PPP模式过渡发展,到2016年PPP项目的集中爆发式增长,葛洲坝集团在商业模式上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在管理模式上不断转型、力求发展。在行业下行的大环境下,PPP项目助力葛洲坝集团仍然有较好的整体业绩,如今,葛洲坝对PPP业务的认识、理解、操作和把控都得到业界高度评价,已发展成为国内PPP业务的标杆企业。

葛洲坝集团PPP业务的成功,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优势和能力塑造:

1、对PPP业务的深刻理解。早在2013年,葛洲坝集团就启动了PPP规则、政策法律研究和项目实践,持续地对PPP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在项目选择、项目策划、商务谈判、融资落地、项目管理等关键环节形成了独到见解,为PPP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培训、人才培养、全员学习。2015年,PPP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葛洲坝集团通过培训很快进入角色,针对PPP项目的培训包括PPP项目管理培训、PPP项目运作培训、PPP专业技术培训、PPP项目商务管理培训等;

3、组织管理能力强。国家关于PPP的多项政策密集出台后,葛洲坝集团就审时度势,先后成立了PPP项目领导小组、PPP项目管理部;不断地理顺集团与所属成员企业间PPP项目的管理关系;

4、项目管理优势与能力。葛洲坝集团以PPP项目为突破口,重构项目管理体系,形成了以商务管理为核心,合同、计划和资金管理为主线的PPP项目管理思路;在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管控规则、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基本形成了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项目管理体系;通过程序设计、制度安排有效控制PPP项目风险;通过对项目合同的严格把控,着力提高PPP项目的运行管理能力;

5、融资能力优势。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有2000亿元的授信额度;融资成本极低,融资渠道广;持续的金融创新,加快资金周转效率、化解了财务风险;

6、央企背景。这是葛洲坝迅速与各地方政府形成战略合作的原因之一;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数以千亿级别的授信额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央企背景;

7、激励机制灵活充分。葛洲坝集团始终树立“以绩效论英雄”的理念,坚持以业绩为导向、以绩效论英雄的全员绩效管理。同时要求旗下各个单位要树立业绩决定薪酬、薪酬能上能下的理念,要杜绝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考核规则条款要科学合理。

二、大推战略合作,抢占发展先机

为拓展PPP项目、抢占发展先机,葛洲坝集团自2015年,就开始不断地与各级政府单位、大型建筑企业建立了PPP投资战略合作关系,2016年(截至2016年第3季度末)的PPP框架协议已超过3000亿元,协议投资后续有望持续落地并转化为可执行订单。

表5:葛洲坝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部分)

2015-2016年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框架所涉的投资时间,基本上是在近两年或是“十三五”期间;投资区域则主要涉及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湖北等地,在国内建筑市场萎缩的环境下,葛洲坝集团希望通过PPP项目突破国内市场开发困局,尤其是市场潜力巨大的西南和中部地区,这些地区将成为葛洲坝未来几年业务集中爆发的典型区域;建设内容广泛,涵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建设、公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水利水电建设、水务环保等;战略合作协议所涉项目总投资也都是体量巨大,例如2016年7月份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投资500-1000亿元,2016年8月与四川宜宾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投资1200亿元,仅这两项战略合作协议框架涉及的投资总额就差不多有2000亿元。

葛洲坝集团能顺利与荆门、宜昌、南京、贵州、云南、四川等多地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不仅仅是因为央企背景优势,最主要还是凭着融资能力、融资成本的巨大优势,凭着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能力,凭着雄厚的资金实力、技术优势、PPP专业人才优势,才能够以PPP方式,深度介入各地的市政、交通、环保、新能源、水利水务等多个领域的投资与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又掀浪潮:我国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优先支持PPP项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