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老司机对2018PPP的研判


来自:PPP知乎     发表于:2018-01-23 09:49:20     浏览:248次

PPP知乎,您的PPP大百科!我们建立了完整的PPP知识索引体系,微信对话框回复索引号【010】,可查看多PPP专家观点集萃相关文

来源:PPP导向标|国家发展改革委PPP专家库专家 尹昱 

发展高质量的PPP项目是最好的规范

“你的爱迟早会像海潮一样从我这里完全退回去,留下我,像一片湿漉漉的海滩,布满无足轻重的碎片。”2017年7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后,PPP政策从鼓励发展转到大力规范,四季度有关部门相继发文,更把热火朝天的PPP一下打入了冷宫。2017年12月4日清库通知发布后,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都进入了“排雷”静默期,静待“靴子”落地。

 回望2017年上半年,两部委PPP库合计总投资达到了惊人的20万亿,现在看来颇似冰火两重天,一场春梦了无痕。2014年10月43号文以后,为了急于接过融资平台的接力棒,PPP仿佛那个被推下鳄鱼池的小伙子,拼命向前游。一时间烈火烹油、鲜花着锦,PPP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地方政府找到了救命稻草,各类机构纷纷下海,现在面对政策转向,各方都懵圈了:“姑娘你好似一朵花,为了你的眼睛我到你家。你把我藏到井底下,你割断了绳子你就走啦。” 小伙子没娶上富翁的女儿,愤而发问:“三年前,是谁把我踢下去的?”    

 幸好大型商业银行等机构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没有大幅度跟进,不至于造成过大的损失。各界都在打探:PPP盛极而衰了吗?PPP的旗帜还能打多久?第一轮外资BOT 2000年后逐渐无声无息、第二轮市政公用事业BOT遇到2008年4万亿嘎然而止,2018年第三轮PPP是否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PPP本身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还远没到为PPP唱挽歌的时候。PPP的生命力就在于冲破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垄断,引入竞争,提高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效率。不能因为遭遇了假PPP就不相信真爱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不去除那些包装成PPP的拉长版的BT,PPP怎么能迎来春天?

现在正是做真PPP的时候,不破不立,去伪存真。别了,拉长版的BT。虚假繁荣的泡沫本来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必定是精品。这一轮PPP的成绩在于搭建起了顶层设计及探索了政府付费类PPP模式。PPP是国家战略,PPP改革不能停步。在理念上要回归提高建设和运营效率的初心,如果PPP不能提高效率,它就什么都不是,因为仅就融资作用而言,还有其他更好的工具。

从顶层设计来看,现在可以腾出精力反思一下三年多实践暴露出的问题,趁3月底前的“冬季农闲”,检讨政府付费类项目“可用性+运维绩效”的付费模式,为物有所值和21号文公式打打补丁。从项目选择来看,在举国上下降杠杆的大环境下,既然在央地财权事权理顺前,难解政府付费类项目“不规范”问题,不妨放一放,等条件具备时再让PPP的这一条腿跟上。PPP应更多地回到特许经营、回到BOT,三年多来的特许经营类PPP项目实践,质量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20多年的BOT实践,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汲取。第一轮外资BOT项目规模巨大、合同结构复杂、法律完备,其中定价和调价机制、争议解决机制等都值得今天学习;第二轮市政公用设施BOT项目实践,暴露出市政公用事业体制和机制的种种问题。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仍是制约特许经营领域PPP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

尽快出台PPP条例,制定制度性的保障措施。消除现有政策法规与PPP模式间的冲突,为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强化信用环境建设,提高各方契约意识,尤其要加强地方政府诚信建设,降低政策性风险,提振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信心。

地方政府应为社会资本提供信用支持。政府保证(government guarantee)是国际上私人资本介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通行做法,地方政府有责任为社会资本提供最低使用量保证等保证,这并不是简单的固定回报。政府机构就防止不必要的同类竞争性项目建设、必要的财政补贴、有关配套设施等提供承诺,是由基础设施建设的超前性决定的,并不是50号所禁止的融资性保函。有这三类承诺才能够保障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的权益。

培育偏好PPP项目的长期股权投资者。希望出现麦格理基础设施基金这样偏好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基金,基金募集对象应该是寿险资金、养老金、教育基金、家族基金等长期权益性资金,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基金“明基实债”的现状。建议中国政企合作基金和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开办融资担保业务,如果项目出现财务风险或政府违约等政策风险,由基金承担还款义务。这样既发挥政府性基金对融资的增信和放大作用,又依靠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专业性筛选评估项目,提高PPP融资的效率。

金融机构应借鉴项目融资做法,围绕PPP项目收费权这一优势进行融资创新,同时要将风险分摊给其他项目利益方。探索引入介入权和直接协议,使介入权成为金融机构控制项目公司资产和权益的重要方式,提高PPP项目的融资可行性。

PPP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北京市2017年度PPP工作总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