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迎强监管,部分银行对存量项目展开清理整顿,相关工作将持续到3月。
狂飙猛进的PPP行业迎来强监管周期。重新核查、整顿存量项目,或是金融机构一季度在PPP业务上的最主要工作。
相关部门于2月1日下发关于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函,并要求于2月5日反馈意见。据了解,征求意见稿要求今后通过政府专项债券方式开展棚改项目,以取代过往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形式。
去年11月以来,财政部、国资委和发改委先后出台规范PPP项目的监管意见,金融机构对PPP的态度也逐渐谨慎,近期更有银行对PPP项目融资全面暂停。
纠偏:排查存量PPP项目合规问题
风险:P P P爆发式增长滋生乱象
当前PPP行业风险何在?金融机构为何放缓“供血”?
过去4年间,我国从零开始跃居成为全球最大PPP市场。但过快繁荣背后滋生乱象,一些地方泛化滥用PPP、甚至借PPP变相融资等不规范操作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大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三组数据直观显示了当前中国PPP行业的问题:据海通证券整理,PPP项目资金中PPP项目公司的资本金占比在20%-30%;投资PPP项目的社会资本中,76%的社会资本属于国有企业;需要政府支持的收益模式占比达到75%,中西部PPP项目规模最大。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指出,PPP发起方的股本金投入较低,会存在小马拉大车的债务风险;而民营资本参与度较低,这违背发展PPP项目的初衷;政府付费模式占比过高,使得后续地方财政负担较重。
爆发式增长背后问题凸显。去年11月多部委出台规范P P P项目的监管意见,PPP项目入库速度开始放缓。其中,2017年11月17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称,严格新PPP项目入库标准,并集中清理已入库项目,集中清理的完成时限是2018年3月31日。
财政部认为,92号文旨在纠正当前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走偏、变异问题,对一些本不适宜采用PPP模式实施的项目退库,有利于正本清源,促进PPP项目的有序推进和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影响:中小银行受影响较小
监管指导、银行强化PPP项目合规管理已是板上钉钉。某股份制银行投行部人士认为,目前银行暂缓PPP项目主要是配合92号文件,退库处理违规PPP项目,“92号文要求所有项目在3月底前完成清库”。
银行放缓PPP项目、强化合规是否会影响存量及未来PPP项目呢?其中由于大多PPP项目期限均在10年以上,而中小银行因为资金端期限较短无法和PPP项目期限匹配,并不是主要的资方,所以影响较小。某股份行华东某分行投行部人士就表示:“我们分行没有做PPP项目,因为一般PPP项目的期限都比较长,少则10年、长则20年,一般只有大行有这样长期的资金可以匹配”。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李奇霖则表示:“PPP监管再次趋严,也说明未来PPP的推广将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短期来看,确实会对PPP资产证券化有一些负面冲击,典型的就是一些明股实债类的项目被限制。但从长期看,监管趋严是向‘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真PPP模式转变,这有助于项目的成功运营,降低投资人的担忧。”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