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只有五到十分钟左右的演讲时间,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PPP模式目前遇到一些问题,所以国家出台了一些规范文件,2017年被认为是PPP规范年,很多部委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四大令箭。第二,PPP模式目前面临着转型,朝什么方向转型,未来的趋势会怎样?我认为PPP模式发展面临十大趋势。第三,PPP模式的风险分担,我认为风险分担机制是全周期的,而不是针对某一个阶段的。
2017年下半年以来,从国家部委层面先后出台了四支令箭:
我本人所在的中咨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也是唯一以咨询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我们单位非常重要的职责是为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和其他部委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其中为国务院国资委的服务就包括为监管中央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技术支撑,例如2017年受托开展中央企业PPP业务清查工作,并参与该《通知》的研究起草。
该《意见》从十个方面促进民营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民十条” ,我们也有幸参与。
这个《通知》要求今年3月底清理结束,对PPP项目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面对上述“四大令箭”,PPP的未来发展不会像前几年那么火热,但是PPP模式一定会进行下去,会行稳致远。我认为未来PPP模式会呈现十大趋势。
从合作模式看,更多地强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投资运营为主导。
关于投资回报机制,前几年政府付费的项目比较多,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未来会更多地强调市场机制。
从所属行业来看,未来更多地是要投向补短板、促民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而不是一味地投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像铁路、公路、机场。
从区域分布来看,以前是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PPP项目相对较多,未来经济比较滞后的中西部地区。
去年五月份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和国家发改委签订了“一带一路”PPP合作框架协议,未来投资海外的“一带一路”PPP项目也会日益增多。
从实施主体来看,未来更多的强调SPV的作用,遴选具有全过程资源整合能力的主体。
从所有制的角度来看,未来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中标机会,非公经济会得到更多的鼓励。
从项目资本金来看,未来资本金的管理会更加规范,适当穿透社会投资人实际股权投入是必要的。
关于债务的融资,未来的融资更多地回归项目融资,强调基于项目自身现金流的有限追索权,而不是依靠股东提供担保或抵押等连带责任。
关于咨询服务机构,未来PPP模式给咨询机构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咨询机构不仅仅是提供“两评一案”的服务,而是全过程的专业服务。
当前泛化的PPP风险分配图和表格在实践中没有什么意义。总的说来,社会资本主要承担投资、建设和运营风险,而政策法律风险,更多的是让政府来承担。这些原则是对的,但是在实践中还需要具体化。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价,以及风险分担和应对。由于时间关系,我主要提醒注意四类风险的分担机制。
---项目前期风险
很多人认为PPP项目前期的风险是政府的风险,实际上不能简单这么说。很多PPP项目都采用BOT的模式,政府往往在项目前期提出一个设计方案,完成以后,以此作为控制投资造价的依据。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前期风险看起来控制得比较好,但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留给社会资本的创新空间非常有限。社会资本在前期越早介入,未来越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市场需求风险
政府付费的项目涉及到绩效考核,使用者付费的项目涉及保底需求量和定价条件等的问题。
---利率汇率风险
我认为这些风险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政府或者是社会资本承担,而应该结合财政货币政策,设计一个合理的双向调节机制。
---社会稳定风险
社会和谐稳定是非常必要的,本来这是政府的责任,但是既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那么双方都有义务来控制这项风险,都应该重视社会评价意见,制定应急预案,特别是项目涉及拆迁和安置,以及生态环境的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