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PPP资产证券化打开融资新思路


来自:中财公私合作研究院     发表于:2018-02-14 08:51:49     浏览:291次

【观点】PPP资产证券化打开融资新思路
四川日报

1月31日,全国首单停车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发行。其底层资产为资阳市雁江区停车场PPP项目经营权及收益权。“死”资产,变成了“活”资金。

 

  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来出售,将“未来的钱”变成“现在的钱”。

 

  项目投资方川投集团原本需 12年才能完全收回资金,现在通过资产证券化,仅一年便迅速拿回了资金。

 

  浙江省金融研究院PPP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敏慧表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打开了一条新的融资路径。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句华尔街名言,正在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ABS(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达1.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95%。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提供的信息显示,2017年国内有使用者付费机制的存量经济类基础设施资产,按重置成本法保守估计超过100万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盘活。2016年新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总额已达11.88万亿元,待项目建成进入稳定运营阶段后,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转变成为标准化证券。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为我省地方盘活存量资产找到了突破口,省内有收益权的存量资产都可纳入资产证券化范围,通过资产证券化形成“资金-资产-资金”的投资良性循环机制。“特别是水务、环保、基础设施、能源等有收益权的项目,都可纳入到资产证券化范围。”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张桥云表示。不过,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也有问题待解。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张翔建议,信用评级至关重要,“好的信用评级首先要优选好的项目,有持续性收益;其次,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或建立相关制度。”

 

  业内人士也表示,要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同时,要加强监管,既要建立起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条例,又要加强监管协调,消除监管空白,实行穿透式监管。另外,加强资产证券化产品存续期管理,统一资产证券化产品存续期管理的流程和操作规范,推动存续期管理标准化进程。(记者张舒)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中财公私合作研究院

PPP_R_I

深圳市中财公私合作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由中财嘉丞集团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打造。致力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中国的发展,旨在利用我院智库促进PPP能力建设和知识共享,构建中国PPP知识库和交流学习平台。微信里所有文章都是精心创作及筛选,本着对读者负责,知识共享的原则,让更多的读者学习PPP,了解PPP,掌握PPP知识,使PPP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详情请致电:0755-23993888 2399399;139—2459—0608。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公告利好消息一览】一汽富维获一汽富晟举牌;捷顺科技子公司获蚂蚁金服2亿元增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