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PPP年度热点话题之六:“国退民进”风起时


来自:PPP导向标     发表于:2018-03-01 02:08:39     浏览:277次

摘选自《2017年中国PPP发展年度报告

 明树数据搜集 2017 年度引发讨论的10个热点事件及重要政策文件,提取事件或政策文件中引发 PPP 界共同探讨的话题,以 PPP 知乎、PPP导向标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解析文章为主要来源,概述 2017 年度热点话题背景及主要内容,并摘选部分 PPP 专家的观点,PPP导向标将分10期推出,以飨读者。

——国办发〔2017〕79 号、国资发财管〔2017〕192 号、发改投资〔2017〕2059 号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 PPP 市场,“社会资本”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私营资本(Private)”成为了第二个“P”,并围绕社会资本进行一系列 PPP 政策、法规、规章的设计与颁布。央企和地方等国企因此就名正言顺以社会资本名义参与 PPP 项目,同时借助于金融机构对国企的信贷优势,以及地方政府出于政治安全考虑,理所当然成为 PPP 市场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处于“弱势地位”。

 

我国 PPP 本源出现错位,缺乏统一领导,政出多门,咨询机构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资本方出现选择性政策执行的问题。实践中,PPP 项目采购环节设置过高或者不当的准入条件,使得能力弱于央企或地方国企的民营企业望而却步。根据明树数据统计,2017 年国有企业中标项目规模达到了 3.6 万亿,项目数量 1827 个,占总成交项目规模的 77.1%,占总成交项目数量的 55.9%。从社会资本方结构上看,央企及地方国企仍然是 PPP 投资的主力,政府对央企、国企的偏好,进一步压缩了民营企业的空间。

 

虽然自 2013 年以来,国务院和发改委相继分别出台了 6 个和 9 个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我国实体经济建设的政策文件,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相关政策也更加明确和系统,但在实践中,民间投资增长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障碍,部分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垄断行业市场开放度不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民营企业参与 PPP 项目仍然面临较低的投资回报水平、不合理的准入标准和分担风险、有限的金融支持政策、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以及中标项目成交难等诸多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严格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