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财办金〔2017〕92号出台后,PPP从业者以及负责项目库清理工作的地方财政部工作人员很关心项目清理工作如何开展。下面将从PPP项目清理、清理中的再谈判以及提前终止三个方面谈谈PPP项目清理工作。
二、PPP项目清理
(一)PPP项目清理标准
文件规定了会被清理的七类项目,七类须被清理出库的情形概括为:
1.项目本身不符合PPP模式的,如不属于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不适宜由社会资本承担的项目,或者没有运营内容的项目;
2.政府方原因导致项目被清理出库。如政府没能完成相应审批手续,或者没有遵守PPP项目操作规范。
3.社会资本方原因导致项目被清理出库。社会资本方原因主要体现在“五、不符合规范运作要求”,主要包括:
(1)未按合同约定落实项目债权融资;
(2)违反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未按时足额缴纳项目资本金、以债务性资金充当资本金或由第三方代持社会资本方股份。
(二)PPP项目清理流程
PPP项目清理流程可以分为主体、时间以及步骤。
1.工作主体
根据规定,各省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项目库管理主体责任,统一部署辖内市、区、县财政部门开展集中清理工作。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成立集中清理专项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落实专人负责。
因为涉及对目前PPP项目的合规性识别以及清理善后,清库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所以文件也允许地方财政部部门邀请专家参与。笔者也建议地方财政部与中介结构,如PPP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展开合作,邀请专家参与清库工作,一是为了确保项目清理工作本身的合规性和合理性;二是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参与,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清理出错的概率;三是PPP项目各参与主体,如PPP项目实施机构、PPP项目社会资本方、PPP项目融资方,更能接受经过专业论证的清理结果,减少清理引发的纠纷。
2.完成时间
根据规定,各省级财政部门应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本地区项目管理库集中清理工作,并将清理工作完成情况报财政部金融司备案。而且为了确保政策落实,如果地方财政部门不能按期清理,则会暂停该地区新项目入库。
3.工作步骤
我认为清库工作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方式来推进:合规性识别-再谈判-提前终止。
第一步:合规性识别
地方财政部门按照前述项目清理标准对所有库中项目进行合规性识别,筛选出不合规的PPP项目,通知PPP项目实施机构开展整改工作。
第二步:再谈判
PPP项目实施机构在收到整改通知后,如果是政府方自身原因造成的,那么实施机构要推动相应部门完成工作;如果是社会资本原因的造成的,那么实施机构应该通知社会资本整改;如果是项目自身原因的,那么各方可在能够修正的范围内进行再谈判,弥补项目瑕疵。除了政府方自身原因外,其他两个原因都可能触发再谈判。
第三步:提前终止
如果第二步不能修正项目缺陷,那么项目将被清理出库。一旦项目被清理出库,那么政府付费就可能无法实现,因此可能需要启动PPP项目的提前终止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