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要脱贫,是否解决饮水安全是刚性指标。位于山区的贵州省思南县提出,到2019年底要解决279个贫困村、129个非贫困村43.58万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供水问题还得依靠‘大水网’。”思南县政府副县长赵丽娟说,“大水网”已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
“大水网”,是指思南县通过改革创新于2016年8月规划的依托骨干水源工程,覆盖全县“互联互通”的骨干水网。该项目的实施,将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水安全保障,也是思南县结合自身县情实际,探索出的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新模式。
思南县位于黔东北铜仁市西部,乌江贯穿全境,把思南县切割为河东、河西两个片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喀斯特地形地貌,水资源利用难度大,没有大型骨干水利工程。
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来解决,问题倒逼改革发展。
思南县曾率先在贵州省探索完成水务体制改革,总结了“以水养水”水利管理模式。如今,思南县再次创新发力,新建规模水厂,架设骨干水网,在贵州山区农业县构建了覆盖全县且能实现“互联互通”的骨干水网,真正实现“大水源、大水厂、大覆盖”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新模式。
规划思路确定后,思南县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下达资金,整合统筹使用。打破传统区域化供水瓶颈,着力构建“水网”;新建大水厂,突出“规模”供水;依托骨干水源工程,强调“水量”保障;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统筹“节约”使用;积极融资7.3亿元资金用于水厂和管网建设,破解“融资”难题;安装流量计和智能水表,普及营收系统管理,在“智慧”上做文章……思南县紧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改革为抓手,强基础,惠民生,抓管理,增效益,着力解决70万人的饮水安全保障问题。
创新驱动发展
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用水需求,思南县积极改革创新,依托骨干水源工程作为稳定供水水源,河东片区以三星水库、双河口水库、烂田沟水库等为水源,河西片区以中型水库过水湾水库、龙洞水库等为水源,构建覆盖全县的“骨干水网”,充分发挥原有水利工程作用,以建成的26个集镇供水水厂为供水节点,根据不同高程,采取引、提、蓄、输等措施,打破常规乡村界限区域供水格局,形成覆盖全县互联互通的“大水网”,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
以“骨干管网”建设为标识,思南县城乡供水也正式进入“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覆盖”新时代,进一步深化了“以水养水”管理模式,探索总结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把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首位,我县新建规模化水厂,坚持‘水厂能大则大、管网能延则延、原有水利设施能用则用’等原则,基本形成了具有思南特色的贵州山区饮水安全供水管理模式。”思南县委书记刘云成在2018年1月的常委会上说。
有了好思路,规划是关键。思南县把“大水网”分为五期实施:一期工程是在瓮溪镇富家寨建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2万吨;二期工程水源为过水湾水库,从水库取水,通过管道输水至许家坝镇桠上,新建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水4万吨,安装供水主管解决河西片区的13个乡镇。三期工程涉及河东片区的8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主要建设“互连互通”长距离输供水管网。四期工程涉及河西片区的3个乡镇,新建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水1.4万吨。五期工程主要是实行智能化控制系统部分。
水网初具雏形
通过一年多探索和实践,思南县“大水网”已基本形成。“思南县要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首先要把自己的‘大水缸’先建起来。”2017年1月,贵州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鲁红卫在思南县检查过水湾水库时说。
2017年11月,铜仁市委市政府在思南县召开了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安排部署“大水网”推广工作。“思南水利一直是出经验的地方,农村饮水安全由集镇向周边村寨延伸和实行集镇双水源保障等都是由思南县开始创新的。”铜仁市副市长胡洪成如是说。
思南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大水网”规划的落实,思南县席龙海县长强调:“规划完成后,落实是关键。”思南县水务局组建两个工作组,一组抓前期工作,一组抓工程建设。还抽调职工成立了管网调度中心,充实管网调度管理人员,思南县水务局党组成员、水库管理处副主任田杰任第一任管网调度中心主任。“我们只负责调度管理到集镇高位水池,高位水池以下仍然由县供水公司和清泉供水公司负责运行管理,”田杰主任介绍说。
据清泉公司总经理杨昌世介绍,目前思南县“大水网”已经初具雏形,进展顺利。一是一期工程主体部分基本完成,2018年2月中旬瓮溪镇、文家店镇可通水,形象进度已经达到75%,完成工程投资1.88亿元。二是二期工程项目,采取PPP模式建设,已经完成项目PPP入库和社会资本方招投标工作,融资5亿元已经到位,2017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管槽开挖等进展顺利。三是其他项目前期工作也比较顺利。(本报通讯员 李丹枫)
编后
为“大水网”叫好
思南县的“大水网”建设,有措施有数据有经验:一是实现了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二是互连互通后,提高了供水保障率;三是改善供水水质,提高了水质达标率;四是智能化管理成为了城乡供水管理的有力武器;五是水质检测、监测更规范,管护和运营更专业。
思南县“大水网”初具雏形,“骨干水网”从设计图纸变为现实。“大水网”实实在在地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是迈向新时代水利展现新作为的具体体现,对相关地区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