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圈之乱象与建议


来自:百灵金融     发表于:2018-03-26 10:48:12     浏览:287次

由于短时间内“井喷式”的增长,PPP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乱象。近日,中国水网收到圈内某位“伪专家”的投稿,来吐槽一下规范整改的乱象。

Part 1 PPP圈项目采购过程乱象统计

来源:PPP拾穗者

一、粗心 单一来源也被废

废标原因:未提供谈判文件接收截止时间前六个月中任意一个月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不解 排名第一却让位

三、热闹 一家人通过资审

四、低价 两万二的咨询费,预算价30万元

五、让利 合理利润率报〇,合理利润率控制价:7%

六、触雷 商务部分得〇分

七、答疑 一次采购来八次

资格预审阶段

竞争性磋商阶段

八、失误 停业整顿去学习

招标文件编制存在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影响,停业学习整顿。暂停公开选取服务资格3个月,期满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公开选取服务资格。

Part 2 PPP项目规范整改之乱象分析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PPP伪专家

随着92号文的整改大限临近,PPP项目整改规范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为加大整改力度,各地纷纷组成评审专家组,依照文件精神对入库项目及待入库项目进行评审,提出规范整改意见。伪专家也混入了专家队伍,参加了部分省市的PPP项目规范评审,并与某些专家进行过深入的交流探讨,在轰轰烈烈的规范评审中,促使项目规范操作是主流,但评审乱象也逐渐浮出水面,各种奇葩审核意见层出不穷,根据某些意见进行整改,不仅得不到规范还有可能走向歧路,“长夜惯听风雨急,点横竖捺续狗尾”,伪专家感觉不吐不快,就来吐槽一下规范整改的乱象。

一、评审整改之乱象

1.乱象一,规范和尺度不统一,整改意见五花八门

在PPP项目规范评审中,92号文的规定是整改的标尺,是准绳,也是判断项目能否入库及退库的主要依据。但在规范评审中,由于专家对文件领会的深度、掌握的尺度不一,各地也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统一规范评审的标准,导致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五花八门。

如前段时间在网上见到的所谓盖章整改、装订整改意见;

污水处理费、供热项目要求建设成本与30%绩效挂钩的整改意见;

使用者付费项目也要求建设成本与绩效考评30%挂钩的整改意见;

PPP项目刚刚进入采购阶段,就要求项目必须具备规划手续整改意见;

要求PPP项目必须具备某项测算指标的整改等等奇葩整改意见,不一而足。

2.乱象二,选拔方式不透明,评审专家水平良莠不齐

在实际评审中,各地评审专家的选拨组成方式不一,但大部分的选拔标准不透明,造成专家水平良莠不齐,佛系专家、人情专家、御用专家大行其道。某些专家沦为了某些咨询公司或某些项目的吹鼓手,评审时不对项目的运作进行认真评判,而是根据个人的亲疏远近、关系好坏进行评审,对有关系的项目,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形同无物;对竞争对手的项目,吹毛求疵、恶意中伤、鸡蛋里挑骨头,出现了所谓的“盖章整改”等奇葩整改意见,给PPP项目规范整改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3.乱象三,专家意见不分析论证,自由裁量权太大

在项目评审时,各地一般是将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汇总后,向财政部门或实施单位进行反馈,要求按专家意见进行整改,但对专家的评审意见的合理性,并不再进行论证和分析。出现了某些项目如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项目反而不规范的现象。一滴老鼠屎坏了满锅汤,这些非专业的整改意见,如前段时间所传的沸沸扬扬的“某咨询公司道歉事件”,以及“盖章整改”意见都在圈内引起非常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专家群体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

二、整改规范乱象整治的建议

PPP项目整改规范的目是强身健体,实现PPP健康发展,而不是要一棒子打死,更不能某些专家手中的道具和工具,要整治整改评审中出现的乱象,伪专家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尽快出台相应规范,规范评审工作

建议各地在PPP项目评审时,要从专家选拔机制,评审流程、评审结果的复查、审核等入手,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专家评审的意见能够中肯,符合实际,使项目规范工作能够走上正途。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系列谈之四:详解PPP操作流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