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PP老司机
清控伟仕咨询
E20在2018年1月8日刊登了PPP老司机的《老司机四年目睹PPP之八大怪现状》,引起很多讨论,既有赞扬、也不乏批评。老司机再发《PPP咨询的江湖》一文,值此敏感时期,本文语言辛辣,我们顶雷战战兢兢地予以全文刊发,只为PPP高质量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编者按:E20在2018年1月8日刊登了PPP老司机的《老司机四年目睹PPP之八大怪现状》,引起很多讨论,既有赞扬、也不乏批评。不过借用权威专家对三峡工程的观点“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是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同理,对PPP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句句扎心,可谓爱之深、恨之切。老司机再发《PPP咨询的江湖》一文,值此敏感时期,本文语言辛辣,我们顶雷战战兢兢地予以全文刊发,只为PPP高质量发展、做到行稳致远。特别说明,除本公号长期开通的两个白名单伙伴公号外,其余本文一概不予授权转发,请勿索取白名单,在此抱歉并感谢理解。
各位PPPer大家好,我PPP老司机又回来了。今天不调侃,说点实在的。
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题呢,就是PPP咨询和专家的江湖。
为何谈这个话题,一是近日票圈某乡镇级砖家怒怼某部级专家领衔的咨询公司服务的项目,直指方案前后矛盾、核心问题语焉不详,无法指导项目落地,不知道如何入选的示范项目。几日后54号文出台,对示范项目开了刀,文中也提到了强化咨询服务监督:建立健全咨询服务绩效考核和投诉问责机制,将未妥善履行咨询服务职责或提供违法违规咨询意见的专家或咨询机构,及时清退出PPP专家库或咨询机构库。二是源于某日某省级PPP群里几位大咖在聊PPP咨询的那些事儿。参与讨论的大咖里有部分居庙堂之高,不食人间烟火,看似义正辞严,实则不接地气。索性再来趟一趟PPP咨询和专家的浆糊,你没看错,不是江湖、而是浆糊,因为我们很多项目的咨询报告就是复制粘贴、糊里糊涂。
咨询报告同质化严重,N个行业项目看着像是N胞胎。很多大型的资质齐备的咨询公司出具的报告,流水线模板化,低级错误不断,狗屁不通的地方也很多。规模大不代表专业,某些咨询公司十个茶杯五个杯盖,盖来盖去盖不住了。何况还各种加盟店呢。
我们有些专家徒有虚名,终日高高飘在云端,或像孔乙已一样研究茴字有几种写法,或借着专家的头衔四处圈钱,PPP俨然成了这波人的造富工具。(编者按:54号文终于开始对咨询公司和专家的行为进行约束,十分必要。据薛涛反映,自从进入规范季,专家评审项目已严格谨慎得多。相信未来项目过审不易,未来项目将逐步“注重质量”“规范运作”,一些水平不高的专家也会渐渐显露原形(赶紧加强学习补齐差距倒也来得及)。规范中未来PPP项目数量上会有收缩,希望咨询质量也会总体有所提高……)
行业里有一种现象就是蹭示范项目的热点。每次部委公布示范项目清单后,第一天是官方消息刷屏,第二天开始各个咨询公司粉墨登场,第N批示范项目中有X个是我们公司的业绩、恭喜我公司服务的XX市(县)XX项目入选第N批示范项目……甚至还有某些参与示范项目评审的专家也出来刷一下优越感:本人参与了第N批示范项目的评审本着公正严格负责任的精神,精益求精,选出了N个项目,希望能为行业带来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好了,现在退库项目清单出来,各位PPPer,请站出来认领一下有多少退库项目是你们负责提供咨询服务的,这些退库项目是哪几个专家参与评审的?
有很多PPPer让MS数据统计一下退库项目所涉及到的咨询公司的数据。MS数据方面的同志表示鸭梨山大,这事做了就没法在PPP圈子里混了。(编者按:老司机太辛辣,这话我们没法接了……)
2018年2月初,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公布。指数显示,当前中国社会融资(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为7.60%。该项目负责人表示,7.6%仅是利率成本,若加上各种手续费、评估费、招待费等,平均融资成本将超过8%。而这只是平均融资成本,平均融资成本更多地是被较低的银行融资成本所拉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部分高于10%。仰望星空之后,请直面现实:房价在涨,钱也变得越来越贵。
还记得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我们的项目经理不去了解金融市场行情,憋在办公室就把实施方案出了,这能用于指导地方政府几个亿、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亿投资额的项目吗?目前笔者接触到的几个省的项目,方案中都将融资成本控制在市一级5.39%-5.88%,县区级的5.88%-6.37%。地方政府以为自己的项目是香饽饽,以为种下了一个参天梧桐树,等着社会资本方这个金凤凰落。谁知道社会资本方一调研,发现不是梧桐树,是韭菜地。有些咨询公司了解市场行情,但同行业的对手都在把融资成本写到5.88%,出于怕被政府、被砖家质疑是否和社会资本方有利益关联的考虑,也随波逐流了。
也有对地方政府间关系不知情的。某次审核到一个报告,中字头咨询公司,A市的项目需要B市政府批准,最后报C市人大通过。这样的项目报告估计得请报国务院批复实施方案,不然没人能协调这个事。也见着某PPP项目,由一县牵头、当地财政付费,把邻近几个区县的事情都覆盖到了,真真是个活雷锋。就是不知道这种操作,真到付钱的时候会不会心疼那么一丢丢。
老司机今年很少参加PPP项目评审,一是危机感十足,怕后期秋后算账,评审会时喝不了汇仁肾宝让她好我也好,只会给别人添堵,不受政府和咨询公司待见;二是92号文规范之下,项目越来越少。老司机我也乐得清闲。
不过近期参与了某几个PPP项目的整改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有两个项目是老司机之前参与评审的,整改时发现没有一处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的。老司机不敢说专家意见一定100%正确一定要全部参照修改,但是7个专家的意见一条未采纳,细思极恐,惊得一身冷汗。不知道多少专家评审结束拿了专家费走人后还像巡视组一样回头看。没人监督咨询公司修改报告,将来项目出了问题评审签字的专家要不要负责任?到底是谁负有义务监督咨询公司修改完善报告?是评审专家还是实施机构?还是靠咨询公司自律?(编者按:此处细节值得深思!在54号文规范方向之下,相关专家参与评审应明确自身定位和责任,充分考虑此种情形的应对策略。)
54号文里“不得约定将项目运营责任返包给政府方出资代表承担或另行指定社会资本方以外的第三方承担。”这句话让一众专家吵开了锅。具体细节不表,本质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利益高于一切。老司机一直怀疑某些部级专家的人品和出发点,不过专家管理工作应该是PPP中心的工作。老司机还是做一个不安份的美男子吧。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