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在线|十万亿PPP项目强心针,PPP条例今年出台!


来自:中财经文化传媒平台     发表于:2018-08-27 12:15:55     浏览:246次

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79号文)(国办发〔2018〕79号)。明确2018年底前制定出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

这是继去年7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后,PPP条例迎来新进展。

PPP被视作政府转变职能改革的重要方式,通知还明确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清理精简审批、核准等事项。加快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



PPP条例坚定业内信心



79号文要求,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承诺、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

其中,主要措施有: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对拒不履行承诺、严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要依法依规追责,2018年底前通报一批典型案例。

此外,2018年底前制定出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由司法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正如市场预期,PPP条例今年将出台。记者注意到,今年初,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中,PPP条例被列入立法工作计划。

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管理库累计项目数7749个、投资额11.9万亿元,主要分布行业为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

投资额数十万亿元的PPP市场,PPP条例的制定出台将有哪些作用?

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向记者表示,在去年底开始的一轮PPP规范工作后,PPP市场从火热进入速冻期。当前,在稳投资的背景下,我们看到PPP相关法规,也就是PPP条例在继续推进,说明政府要推动PPP规范发展,PPP是投资的抓手之一,这对坚定各方信心非常有帮助。他进一步表示,条例的内容讨论已久,有些在实践中业内已经适应接受,条例起到规范作用。

中国现代集团总裁丁伯康告诉记者,条例的出台对于当前PPP的规范实施和常态化推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期待条例的出台,能为当前PPP模式中存在的异化和泛化问题,起到回归初心、正本清源的作用;对PPP项目操作全过程存在的法律冲突等问题,能夠起到统筹兼顾、有效解决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PPP中心主任孟春曾指出,此前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密集出台的PPP相关政策在短时期内可能会造成PPP市场阵痛,从长远来看,会让PPP市场规模更合理、更有效率、更可持续。今年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优化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上来,尽快出台PPP条例和配套政策,给参与各方稳定的、正面的预期,夯实PPP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79号文要求,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清理精简审批、核准等事项。加快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

主要措施有:分类清理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组织开展投资审批事项清单化、标准化工作,规范审批实施方式,统一公布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清单。推进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一体化,加快项目审批管理服务“一网通办”。

另外,79号文还要求,压缩项目报建审批时间。除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外,2018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作日;2019年在全国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上半年将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作日;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五年内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

以往,一个建设项目需要跑十几个部门盖上“百图章”,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的情况频频发生。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这样繁复的审批程序不仅拖慢了项目的建设进度,也影响了地方整体的营商环境。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沈阳市、大连市、南京市、厦门市、武汉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贵阳市、渭南市、延安市和浙江省等地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试点要求,2018年试点地区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统,按照规定的流程,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压减至120个工作日。

影响10多万亿PPP项目的最高条例,今年底要出台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陈益刊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下称PPP条例)将加速出台。


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在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承诺、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的举措中,明确了2018年底前制定出台PPP条例,由司法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负责。



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PPP条例意见稿”)公布于众征求各界意见。有别于此前各部委出台的PPP规范文件,这是我国目前法律层级最高的PPP条例,总共7章6000余字,意在规范PPP发展和解决当前一些问题。


PPP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条称,为了规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资本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不少PPP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PPP条例的目的就是规范发展PPP模式,充分发挥立法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把明确导向、稳定预期,规范行为、防控风险作为立法的重心,确保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积极稳妥推进,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去年以来,财政部不断规范PPP项目,封堵地方政府借PPP模式变相举债。这也体现在PPP条例征求意见稿中:PPP合作项目协议中不得约定由政府回购社会资本方投资本金或者承担社会资本方投资本金的损失,不得约定社会资本方的最低收益以及由政府为合作项目融资提供担保。


由于PPP项目合作期在10年以上,地方政府能否按照合同履约也是社会资本最为担心的情况。上述《通知》将PPP条例作为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承诺、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的重要举措。


此前的PPP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国家保障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资本方依法平等参与PPP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排斥或者限制非公有制社会资本方依法参与合作项目。


为确保PPP合同能够正常履约,保障合理回报,PPP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PPP合作项目协议的履行,不受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政府有关部门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负责人变更的影响。对合作项目协议中约定的财政支出事项,应当足额纳入年度预算,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及时支付资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履行合作项目协议中的相关政府承诺和保障,并为社会资本方实施合作项目提供便利。


PPP专家、大岳咨询董事长金永祥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其实此前部门规章也强调保障民营资本合法权益,但这次法律层级更高的PPP条例再次强调这些内容,地方不遵循条例就是违法,这将促进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PPP项目。


不过PPP条例征求意见稿还是收到不同的意见。去年8月,国务院法制办召集部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专家征求意见,专家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包括,PPP主管部门如何明确、针对目前PPP政策打架情况如何统一、物有所值是否列入等。


截至2018年6月30日,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总计7539个,拟投资额约11.5万亿元。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报刊及电视台,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请仅做参考。我们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关于PPP概念争议问题的梳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