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肆期专题抢先看


来自:城市交通     发表于:2018-08-30 16:56:35     浏览:232次

导读:客运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到底谁才是甲方?

王缉宪

客运交通枢纽,特别是综合交通枢纽、铁路枢纽(包括高铁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很大,这在国内外早有广泛共识。但是,由于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高铁系统的嵌入以及各种体制及其背后的利益关系,客运交通枢纽与城市的协同发展还是出现了已有文献所提及的几乎所有问题和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本刊整理编辑了“客运交通枢纽与城市建设专题”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专题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首篇,是业内九位专家学者针对2018年5月7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8]514号)(以下简称《意见》)的解读;第二部分是四篇对国内外一些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建设的综述与探讨;第三部分是对中国两个具体案例(天津、深圳)的深入研究。

 

专家对《意见》的解读,体现了当今中国内地对如何协调高铁车站与城市发展各种问题最全面和深刻的认知。其中对于枢纽建设、规划和管理的建议与意见让我们看到对这些年高速建设中的偏差的反思和如何纠偏。专家们虽然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对一些偏差有清楚共识。第一,远离城市中心建设枢纽往往弊大于利,因为虽然将枢纽引入市中心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但最终风险小,可达性和利用度都高;反之,远离市区的枢纽如果城市不确定将所在区域作为主要城市发展方向并加大投资,结果就会造成枢纽不仅无法带动城市发展,还增加了使用者的出行时间,导致枢纽位置引起的效率损失和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无用交通。第二,在微观层面,由于体制分割造成枢纽设计本身不合理,包括无法与非铁路交通系统的近体驳接、不能建成为乘客带来方便同时为铁路带来收益的商城站场合一式的枢纽等。第三,在铁路站场特别是大型枢纽的投融资方面缺少相应法规,无法从投资机制这个根本层面解决体制和利益上的矛盾,从而实现规划设计甚至运营上达至站和城在目标和效率上的一致性。第四,需要某种机制对盲目投资高铁车站实行有效管控。

 

与《意见》解读异曲同工的是《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关系及对策建议》一文,有的放矢地选择介绍东京、纽约、巴黎等大都市铁路枢纽的复合型发展案例,对照近年来上海虹桥、深圳福田等高铁车站发展的过程,将枢纽站按照其与城市的空间位置和发展作用分成三类,每一类都深挖了相应的问题和国外城市的具体做法,很值得一读。第二部分的文章中还有一篇是关于近年来国内外对高铁的中观影响的文献综述,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全面的非城市规划学科对高铁研究的角度、观点以及分析脉络。最后一部分的文章从两个不同但非常具体的侧面剖析了中国内地城市的现实。一篇是从加强城市竞争力的角度谈如何布局和规划天津铁路枢纽的策略分析。另一篇是关于深圳地铁在采用类似港铁公司“物业+铁路”(P+R)上盖物业模式的具体做法,面临了哪些问题和可能的PPP模式。这两篇文章似乎反映了两个城市在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思维:前者仍然保持了不考虑投资约束的传统规划思维方式,将铁路枢纽站和对外客运交通网络看作城市竞争力策略去规划,而后者已经开始更多地考虑如何避免让城市政府在日后落入因为发展轨道交通网络而陷入财政危机。

 

上述差异恰恰可以联系到需要强调的一个观点:我们在协调客运交通枢纽与城市发展关系时,不论是从交通运输系统的角度还是城市的角度,似乎都是站在供应方的思维,很少认真地从需求方考虑。城市规划者对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批评虽然成立,但往往并没有跳出为城市作为“供应方”而规划的框框,因为从体制上,这些规划是以城市政府为甲方的。这个甲方并不是真正的使用者。如果这个甲方的意志与市民的需求和中长期投资的控制两者脱节,最终还是比较容易酿成枢纽与发展的错配,导致前面专家们提到要纠偏的各种规划和设计上的失误。《意见》能否引导甚至确保我们的城市意志真正体现市民的需求、客运交通枢纽真正方便乘客出行,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刘武君 孙永海 孔令斌 等

高速铁路对城市及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邹游 周婕

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关系及对策

余柳 郭继孚 刘莹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及中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背景下,城市既有粗放式发展模式需要转型,旅客对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也存在功能复合化的期望,铁路客运枢纽亟待加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阐述了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用地的互动关系,基于国内外发展实践总结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三种模式:城市更新型、中心导入型和新城带动型。从管理体制、土地供应和使用制度、投融资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既有制约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针对铁路客运枢纽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提出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亟待突破的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建议。

美国TOD模式的演变、分类与启示

胡映东 陶帅

摘要:在TOD诞生和发展的20余年间,其意义、目标和模型发生了重大转变。分析TOD在美国的演进、分类和设计原则,对TOD中国化的理论架构与发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对美国TOD模式分时期、分类型比较与案例研究,得出不同类型TOD具有社区中心的向心与分散性差异、可持续的发展定位、区位效率与场所塑造并重等特征。最后,总结绿色TOD交通走廊、自下而上开发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以郊区为TOD发展重点、小街区密路网等发展趋势供中国TOD规划开发借鉴。

香港轨道交通与新城协调发展历程与启示

陈坚 潘国庆 李和平 王超深

摘要:轨道交通是大都市区多中心结构形成的重要支撑条件。香港作为典型的高密度都市,在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协调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引导和支撑新城发展方面拥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的相互关系视角将香港新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分析香港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状况的基础上,梳理香港轨道交通的管理经营模式。系统归纳香港轨道交通近期、中长期规划方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梳理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协调策略。最后,总结提出香港轨道交通规划引领新城布局、建设综合开发、运营共享互通等经验启示。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天津客运交通枢纽优化策略

郝媛 全波

摘要:天津客运交通枢纽既不能分担北京客运交通枢纽组织压力,又不能满足天津双城格局发展需要。因此,增强天津客运交通枢纽功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自身发展的共同期望。首先,从天津铁路、航空枢纽在国家、区域层面的功能以及天津内部各铁路枢纽发展不均衡性的角度分析天津客运交通枢纽发展现状。其次,从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优化天津城市空间布局的角度分析天津客运交通枢纽优化的要求。最后,明确提出要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研究天津铁路枢纽功能优化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以天津为中心的国家和区域层面铁路枢纽完善策略,并对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铁联运提出建议。

深圳市“轨道+物业”开发实践及发展策略

戴子文 胡朝东 戴子龙

摘要:“轨道+物业”开发模式促进了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轨道交通行业已形成共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是当前轨道交通企业采用的主要融资模式,是中国主要城市迫切需要推行的模式。阐述对“轨道+物业”开发的认识,对深圳市土地作价出资政策、开发模式、上盖物业与轨道交通建设衔接、持有优质物业等核心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未来深圳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面临政策调整风险、土地资源稀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多种挑战。最后,提出积极走市场化路线参与城市更新、建设安居型可售人才房和保障房、实施走出去战略、“轨道+物业”开发经验输出等发展策略,以实现轨道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5年1000亿!自然资源部、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