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财政部再发文,推动、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PPP项目正在回暖。
从2015年的PPP元年,各地PPP项目从初识到参与,再到争抢到被清库,各参与方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过山车式心里路程。从中央到部委之所以出现从积极推动到严格规范治理的态势,主要是因为各地在采取PPP模式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公共服务时极其不规范、不按照政策的指引行事,相关人员不学习PPP模式的相关知识、政策,不理解中央出台相关政策的目的和精神,只按照有利于本单位、本地域,甚至本人的标准做事。导致出现了很多伪PPP项目,给地方、给国家造成损失和风险。
原文称:2017年下半年以来,财政部着力推进PPP规范发展,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规范PPP项目库管理。印发《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统一新项目入库标准,集中清理“僵尸”项目和违规项目,遏制泛化滥用现象。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2148个,涉及投资额2.5万亿元。二是规范国有金融企业投融资行为。印发《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8〕23号),规范国有金融企业参与PPP项目融资行为,确保项目资本金来源合法合规。三是守住财政承受能力“红线”。分析全国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情况,启用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监测预警系统。四是完善配套制度。配合推进PPP条例起草、PPP税收政策制定工作,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旅游领域推广PPP模式的指导意见,研究修订PPP操作指南、物有所值评价指引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五是加强示范引领。会同18个部委推出第四批396个PPP示范项目,涉及投资额7588亿元。会同发展改革委推选27个市县作为2017年度推广PPP工作有力市县,国务院办公厅对这27个市县给予了表扬激励。六是推进国际合作。利用APEC、金砖、世行、亚行、亚投行等多边机制,推进PPP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截至2018年7月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累计入库项目7867个、投资额11.8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项目3812个、投资额6.1万亿元,已开工项目1762个、投资额2.5万亿元。
下一步,财政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强化风险防控,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规范有序推进PPP工作,切实发挥PPP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来自中国经济网的消息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6日表示,今后,我们将全面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进一步破除制约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困难和障碍,切实调动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积极性。
韩志峰提出了四大举措鼓励民资参与PPP项目。一是继续规范有序推进PPP模式,重点选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决策科学合理、回报机制清晰明确、合同规范、使用者付费为主的PPP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二是分类施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三是持续做好民营企业PPP项目推介工作。四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实际效果比社会预期好。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已中标PPP项目中,民营企业牵头或单独中标的项目约3800个,占比接近47%。杭绍台铁路是国家发改委、国家铁路局等推出的8个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之一,成为首个民间资本绝对控股的高铁PPP项目。今年1月份至7月份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7.3%,增速比基础设施投资高1.6个百分点,反映出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势头仍然较好。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在此前财政部公布的第四批PPP示范项目中,民企与国企的参与数量平分秋色,但是排除政策鼓励因素,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国企仍然是参与PPP的主要社会资本方。尤其是在大型项目上,民企受制于资本金不足和综合资质较弱等因素,参与难度依然较大,此外民企在PPP项目方面的融资正面临着困难,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民企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
唐川表示,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的政策,这无疑将使民企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和资金支持。相信未来只要这些政策在金融机构和市场层面都落实到位了,必将能够切实促进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
唐川建议,在当前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风险承担能力弱的大环境下,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方式可以更为多元、开放一些,不要局限于让民营企业来做项目公司股东一种方式,也可以通过在项目公司成立后,通过建设外包、服务采购的方式引入民营企业参与项目,从而既避免了民营企业承担过重的债务及融资压力,也可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的技术、服务专长,并与民营企业利润共享。
“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主要优点之一是民企有良好的市场化运作经验,能够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唐川说,国企、民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才是中国市场环境下PPP模式的正解。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