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贾康:助推PPP规范发展的新动能


来自:现代咨询     发表于:2018-09-12 16:34:17     浏览:211次
贾康,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任院长、首席经济学家,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导。

PPP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公共工程项目投融资管理模式,在完善国家治理结构、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拓展社会投资空间等方面,可发挥积极的促进与开拓创新作用。现在所称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国外词意上非常明确地表示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实际上,中国是在自己的特定发展阶段上,明显有中国特色地把国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放到了PPP框架之下,同时,也并存民营企业参与PPP的广阔空间。当然,这里面机制的优化我们还得进一步探索。

我感觉这个机制最重要的特点和亮点之一,就是对于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投融资项目,可以扩展到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的如产业新城建设与运营、特色小镇的开发等,形成政府和非政府主体以伙伴关系机制来处理的风险共担(或称风险分担),参与者以自己的相对优势实际上形成强强联合,来共同处置建设项目中不同的风险因素,而风险共担或分担的同时,就能够实现共赢的利益共享。

看起来PPP直观的形式首先是融资模式创新,即把政府体外的非常雄厚的民间资本、社会资金拉过来一起来做,但其次要强调的是,它绝不限于融资模式的创新,PPP更是一种公共工程投融资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一种“1+1+1>3”的绩效提升机制,使好事做实,实事做好,而且可以做得更快,有更高的绩效。而且在中国,以及以中国本土对接到我们走出去在“一带一路”的全球舞台上星罗棋布、千千万万的PPP项目的发展,实际上是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给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对接,这样它又有了治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但是,在看到PPP模式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PPP发展仍然面临观念转变不到位、改革发展不平衡、民营资本参与率不高、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在PPP项目全国遍地开花的同时,管理部门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也注意到上述问题。这一轮的PPP兴起在制度框架、立法建设和实务操作等层面,还存在“其兴也勃”,发展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不及时加以改进和优化,会造成我国PPP模式在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障碍。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PPP发展环境,帮助我国PPP实现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助力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成为摆在中国PPP业界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验。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PPP专家库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中国现代集团总裁丁伯康博士走在了前列。《论中国PPP发展生态环境》一书,就是他自2015年年底在国内首次提出“构建中国PPP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理念以来,带领其较为庞大的团队,历时2年多时间,潜心研究的知识成果。

《论中国PPP发展生态环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生态系统学、系统工程学、法学和社会学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PPP发展生态环境”的基本理念和框架体系,并在政策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5个细分的子环境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内容涵盖我国在推广和应用PPP模式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影响因素和作用关系,其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对实务的指导性强。

本书针对我国PPP发展生态环境中各子环境的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构建我国PPP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的分类建议。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PPP研究领域,一项难得的集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操性于一体的代表之作,对PPP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者、对政府投融资相关官员和PPP从业人员、研究PPP的专家学者等,都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我相信这本论著的出版发行,可以给所有关心和研究PPP未来发展的人们,以新的思路和启发。

作为长期从事政府财税和金融政策与管理研究的一名学者,我深知中国PPP模式的发展前途无量,但中国要实现PPP模式的长期健康发展,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行稳致远、砥砺前行。我欣慰地看到,在这个行业中,有许多有思想、有追求、有良知的专家、学者们,在不畏艰难、潜心钻研,为中国PPP的健康发展不懈努力。在此,我愿向这些专家学者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目前,中央所要求的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雄安新区和大湾区、长三角、珠三角的建设以及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都对PPP的规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借《论中国PPP发展生态环境》一书正式出版发行之机,郑重地向大家推荐此书。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汲取营养、受到启发,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增添新的动力。


延伸阅读:

新书《论中国PPP发展生态环境》的由来及研究过程
?

2015年12月

基于PPP市场出现的诸多乱象,丁伯康博士首提生态环境建设理念

?

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

现代研究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撰写

?

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

招募国内PPP专家进行指导、参与修改,共计有43位知名PPP专家参与其中

?

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

对成果进行完善

?

2018年8月

研究成果发布

新书《论中国PPP发展生态环境》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是完成了PPP生态环境理念与体系特征研究;


二是完成了中国PPP发展阶段特征研究;


三是完成了子环境建设目标和重点问题研究;


四是提出了政策环境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五是提出了法律环境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六是提出了金融环境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七是提出了信用环境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八是提出了市场环境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这项成果不单纯是教会读者PPP模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不单纯是案例展示,而是让读者从一个全新视角来认知PPP。我相信,《论中国PPP发展生态环境》这本书的出版,必然会引发PPP业界从业人员深度思考,让大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审视项目、审视从事的工作,这必将为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PPP生态环境带来无穷的益处。

——联合国欧经会PPP专家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

王天义教授


完善中国PPP的治理体系,需要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国PPP的发展历程和现实问题,通过政策、法律、金融、信用及市场环境等全新的角度来分析和改进。但是现有对PPP的研究体系中,还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涵盖这些方面的内容。

《论中国PPP发展生态环境》,就是这样一本可以全面、立体和系统研究上述问题的新书。它几乎囊括了PPP治理体系中所有的方面,非常有利于广大PPP专家学者和实操人员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国PPP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现实问题,特别是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深入研究和参考价值。

——中国高校PPP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

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王守清教授


作为公共服务提供的新模式,PPP在我国实现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法律体制政策环境。丁伯康博士身在实践一线,用思想之镜来观察,他主笔的这本书为我们观察中国特色的PPP 提供了新视角新看法,值得一读。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教授


这项成果开创性的从政策、法律、金融、信用和市场等五个关键维度,构建起中国PPP发展生态环境的解释框架。相信该书的出版发行,不仅有助于读者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把握PPP发展环境,同时对我国PPP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杨永恒教授


《论中国PPP发展生态环境》采用全新的研究视角,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PPP运营生态环境架构,填补了国内PPP发展研究的空白,堪称是PPP发展生态环境研究的开山之作。

——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院长、

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秘书长

安秀梅教授


丁伯康博士和他领导的团队,一直致力于通过系统性思维,构建PPP模式发展生态环境的框架体系。这为突破我国在PPP实践中遇到的困境,探索未来PPP模式健康发展的方向,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思路。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联合国欧经会政府间PPP工作理事局副主席、

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秘书长

李开孟博士


本成果在系统研究中国PPP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PPP诸多问题存在的根源。其中大量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对于优化我国PPP运营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PPP研究中心主任

孟  春博士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财政部:全国入库PPP项目投资额超11万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