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7月底,前三批示范项目为612个,投资额1.46万亿元,覆盖31个地区和19个行业,已实现前三批示范项目全落地。需要继续完善“能进能出”管理机制,利用PPP综合信息平台,实时监测项目运行、合同履行和项目公司财务状况,实现风险早预警、早防控。
同时,采用大数据手段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立跨地域、全行业、穿透行政层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数据监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三方作用,实现项目信息真实透明、动态监管,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监管方式的创新。
近日,财政部PPP中心发布《前三批PPP示范项目整改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2017年底以来,财政部结合防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工作,对前三批示范项目进行了集中核查,对173个进行分类处置,其中89个要求限期整改。
通报显示,目前,已有77个按要求完成整改,完成率达86.5%;6个项目正在落实整改措施或优化整改方案;2个项目因程序不合规被调出示范项目名单;4个项目因不再继续采用PPP模式实施或不符合PPP模式要求被调出示范项目名单,并清退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财政部表示,严格依据法律和政策,妥善解决主体不合规、采购不规范、保底承诺等问题,对于确实无法整改的项目坚决予以清理。
通报指出,经统计,前三批示范项目实际入选752个项目、投资额1.98万亿元,经过日常督导和此次集中清理,截至2018年7月底,前三批示范项目为612个,投资额1.46万亿元,覆盖31个地区和19个行业,已实现前三批示范项目全落地。
其中,累计已开工351个项目、投资额7,251亿元,开工率57.4%;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项目115个,总投资为1,198亿元,已开工57个项目,投资额656亿元,开工率49.6%,加大了对文化、体育、医疗、养老、教育、旅游等领域补短板的力度;生态环保领域项目162个,投资额1,489亿元,累计已开工93个,投资额约796亿元,开工率57.4%,有力支持环保事业发展。
同时,采用大数据手段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立跨地域、全行业、穿透行政层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数据监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三方作用,实现项目信息真实透明、动态监管,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监管方式的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