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现代农业发展增收新支柱!老旧棚室经济改造,农业脱贫的攻坚战,快和小知一起去看看吧!
坚持以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充分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脱贫攻坚的有利契机,加快推广新型设施,改造利用老旧棚室;科学布局,扩大总量;创新品牌,提升质量;立足优势,重点发展;把棚膜经济培育成磐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把发展棚膜经济定位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着眼国内外大市场,逐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建设棚膜大市;优化布局,蔬菜、水果、食用菌并举,突出产业园区建设,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之路,提升特色栽培水平及市场竞争力,最终形成棚膜菜、果、菌、药齐头并进,种植区域化、优质绿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主要目标。
1.到2020年巩固提升原有8000亩棚室,全市新建棚室25000亩(标准棚室4000亩、简易棚室21000亩),使全市棚室总面积达到33000亩。
2.新建集中连片30亩以上规模化棚膜园区5个,年新建10个棚膜经济产业园区。
3.建设棚膜经济特色乡镇10个。
4.棚膜经济总产值实现3亿元。
5.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3万人。
2018年,全市建设任务4563亩,其中标准棚室1290亩,标准简易棚室3273亩。
(二)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温室有机草莓产业。
2.鼓励发展设施水果产业。
3.扩大发展食用菌产业,特别是反季、错季食用菌产业。
4.巩固蔬菜产业。
(三)区域布局。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发展原则。
1.建设烟筒山、明城、石咀、宝山等202国道沿线乡镇休闲、旅游棚膜经济带。
2.建设朝阳山、富太、红旗岭、呼兰等磐朝线、磐桦线休闲、旅游棚膜经济带。
3.建设以福安街为核心的市区周边棚膜经济带。
4.各乡镇街一村一品点状棚膜经济区。
(一)推广多种棚室结构模式。坚持因地制宜、高中低端相结合原则支持多种模式统筹发展。鼓励支持智能化、工厂化生产模式,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的样板......
(二)加快规模化园区建设。建立国家和省市县四级规模化棚膜园区。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积极创建国家级设施蔬菜(瓜类、食用菌等)标准园,每个园区面积200亩以上,省级产业园区标准为新建集中连片温室30亩或新建棚室70亩,市级产业园区标准为新建集中连片棚室40亩以上,县级产业园区标准为新建集中连片棚室30亩以上。
(三)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培育适合北方寒地生产的抗低温、弱光的品种,推广冷资源高效利用、立体栽培、草莓连作、水培、雾培、基质栽培等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提高产出率。
(四)加快园区多种功能开发。鼓励县城周边建设棚膜经济多功能拓展区,将棚膜经济与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都市农业、农事体验相结合,发展采摘园、温泉、垂钓、餐饮、旅游等乐民富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五)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推进芦笋、洋姑娘、甜瓜、黄桃等优势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加快大樱桃、火龙果、高端花卉等引进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实现由普通、低效农产品生产,向优质、高效农产品转型,提升特殊品种供给能力,靠新、奇、稀、特、优抢市场增效益。加快发展创意园区产品,发展盆菜、盆花、盆景,打造家庭菜园、阳台菜园。
(六)开发利用冷资源比较优势。利用设施农业新技术、新设备,把冬季寒冷的冰雪资源产生的“冷能量”储存起来,根据作物物候特性等生理特点,打造冷资源高效农业产业模式,使果品在市场供应短缺、重要节假日等节点错期定制上市,实现效益增值。
(七)推进农户专业化生产。倡导一村一品、一园一品专业化生产,推进专业乡村建设,加快形成产地市场。尤其是利用房前房后建设好的分散棚室,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联合社,按照“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模式开展生产,解决农民生产销售中的难题。
(八)坚持绿色化发展。实施生态农业“百千万”工程,推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逐步实现棚膜经济化肥农药减量化、替代化栽培。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强化投入品监管和产品质量监测,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到2020年,棚膜经济产品全部达到绿色标准,国家标准园实现全程质量可追溯。
(九)推广多种合作经营模式。推广“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合作社联合社+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贫困户”等多方投入、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新型经营模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棚膜经济奖补资金引导作用,奖补资金使用范围为新建棚室补贴、规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指导服务工作经费、贷款贴息、保险保费补贴、担保费补贴、老旧园区棚室改造及基础设施维修等。利用我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的契机,侧重对棚膜经济发展的扶持。
(二)统筹使用涉农项目资金。充分利用省级农业综合开发、柴改电、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资金发展棚膜经济。市本级2018年玉米生产者补贴额提取10%种植结构调整资金,部分用于棚膜经济建设补贴。市政府统筹使用省级补助资金、农业结构调整、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资金。
(三)建立贷款风险共担机制。依托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建立“政银担”三方风险共担机制,吸引和撬动信贷资金发展棚膜经济。
(四)引导工商资本投入。探索培育农民土地入股、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工商资本投资建设新模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建设,及时为工商资本提供用地信息、在棚膜经济园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冷链配送等方面探索PPP模式,实行政府有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引入国内有实力的基金管理公司,以现有涉农项目资金、城市发展建设资金为基础,成立市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支持园区建设。
(五)创新金融服务。在完成土地确权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棚室所有权登记颁证工作,利用棚室抵押贷款。探索建立产权评估中介组织,为棚室流转交易和抵押贷款提供服务......
(六)提高棚室用地及水电路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发展棚膜经济的设施农业用地直接用于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专用审批手续,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办理用地备案手续,积极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
(七)加强棚膜经济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鼓励设立有序的周末直销蔬菜市场、早晚市等临时摊点,对菜农入市直销免收摊位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协会及其它社会团体发展棚膜经济,享受相关贷款贴息政策......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