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准扶贫与PPP


来自:小王老师的PPP课程     发表于:2018-09-27 23:59:14     浏览:284次


贺生杰

山西省PPP促进会工程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西水务投资集团PPP项目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

多次参加市政、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垃圾处理、污水及高速公路PPP项目评审工作;深度参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省发改委、财政厅、清华大学PPP论坛及政策解读;实操多个PPP项目咨询及合同谈判等工作;组织的PPP模式培训学习,最早将PPP模式的实操理念引入山西水务投资行业的综合型专家。

扶贫攻坚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在“十三五”对接全民小康决胜阶段的一个重要部署。习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那么,如何理解扶贫攻坚与PPP模式相结合所开创的精准扶贫新模式,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对此,我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我国扶贫工作现状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很大变化。我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战略成效显著,走出一条广受世界赞誉的“中国式扶贫”道路,从1978年到2014年,使7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多、广、深”的贫困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全国农村扶贫对象还有一亿二千多万人;贫困区域分布广,全国不仅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贫困程度依然深,全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全国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数33万个,占39.6%。贫困人口中因疾病导致贫困的比重超过40%,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近1000万。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精准扶贫,开创了扶贫工作新局面。2013-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了4%以下,已经无限接近了最终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2016年有28个县率先脱贫,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次贫困县数量的实质减少。同时,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突破1400亿元人民币。社会扶贫力量持续壮大。2018年2月1日发布《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贫困人口较上年减少1289万人,政府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精准是扶贫的关键

我国扶贫开发总体上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由绝对贫困转向为相对贫困,致贫原因复杂化、扶贫难度加大等。因此,如何应对我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成为国家的政府扶贫工作的重心。“精准”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命题。2013年提出“精准”以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行动基本方略。相比于从前,脱贫攻坚不再大水漫灌,而是“滴灌技术”,精准精细。找到“贫根”,对症下压,靶向治疗。最根本的就是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除了我们自身要做方方面面的主观能动以外,加大投入非常重要,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包括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这些都是人人要享受的公共产品。现在公共产品存在严重供需不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顺应中央的供给制改革,通过投资体制的改革,让政府与企业合作,把社会资金引导到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来。从而来推动扶贫攻坚。因此,利用好民营资本,运营市场经济的理念解决精准扶贫成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有效途径。

三、PPP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PP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PPP始终处于聚光灯下,国家政策的频频出台、地方政府的迅速跟进,以及一些企业的实践进而引发的广泛讨论,让这个原本陌生的字母组合成为一种前景光明的新型基建模式。

目前,PPP已覆盖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农业、旅游、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19个国民经济领域。根据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统计,已通过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335个PPP示范项目,比传统投融资方式减少投资1267亿元,平均每个项目减少3.8亿元。2018年2月6日,我国财政部公布了第四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名单。通过评审共选出396个示范项目,投资总额7588.44亿元。本次示范项目中有68个连片扶贫开发地区的项目,占示范项目总数17%;投资规模1855亿元,占示范项目投资总额的24.45%。换句话来说,就是本次PPP示范项目在扶贫领域的投资总额占到了所有示范项目总投资额的四分之一。

无疑,PPP模式对于地方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降低财政负担具有重要作用。客观地讲,贫困地区政府不推行PPP模式将错失重要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一是政府传统投资模式相比于PPP政府付费模式或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前者时间较短,后者时间可长达30年,无疑平滑了财政支出,能够大大减轻财政负担。二是PPP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融资、融智、融制”服务,通过资金支持,机制建设、产业带动、教育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潜力和群众脱贫动力。

四、如何利用ppp的重大机遇助力精准扶贫

(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公共产品供给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引入PPP模式,吸收社会资本,有效减缓本级财政的重负,使财政资金从“主导”转变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督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运营优势,促成政府和社会资本双赢的局面;可以平滑政府财政支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并且可以优化项目风险分配,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效率,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PPP模式,解决农村配套设施差、农村人居环境落后、新农村垃圾污染等问题,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有助于发展全域旅游,整体提升新农村环境建设水平。

(二)可将项目科学合理的配置打包,推进贫困地区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实践中,贫困地区政府一般都会有一些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若单一实施非经营性项目,需提供财政支出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从而增加财政负担。因此,可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打包,使之成为一体化项目,由经营性项目的收入平衡非经营性项目的支出,使一体化项目具有偿付能力。还有一些小而散的项目,也可作为一个整体打包,助力贫困地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整体发展目标和美好蓝图。

(三)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使贫困人口逐渐成为PPP项目运维劳务主体

PPP精准扶贫,除了给贫困落后地区带来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外,加快构建“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个体”多元投资建设和运维模式,根据设施公共特性、服务范围,探索分级运营和维护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民通过施工培训、技术技能培养运维人才,利用PPP较长的全生命周期,持之以恒地辅导和提升能力,挖掘地方自身潜力。加快形成以当地农民为主的运维队伍,通过稳定的经费保障和专业化支持,保障设施的长远利用效益。因此,精准扶贫到位,以乡、村为单位参与PPP项目建设,培养贫困人口的从业技能,使贫困人口逐渐成为PPP项目运维劳务主体,既能改善贫困地区环境,也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真正做到精准脱贫。

(四)结合项目设计,发展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贫困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差,我们可以利用ppp项目为契机,帮助这些地区通过设计、策划和新农业新科技的技术支持,开发和培育适宜本地发展的优势特色产品和产业,利用特色农业、名人古宅、文物古迹等,将贫困地区的劣势变成优势,最终打造成一个优质的PPP项目,不断开发和拉长产业链,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总之,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PPP模式作为一种新的选择,两者的碰撞一定会不负期待,擦出新的火花。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融资租赁参与PPP项目的风险防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