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但由于基础设施整体仍相对薄弱,融资缺口很大,已成为制约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亚太地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和基础设施融资联络网”论坛上,与会者认为,PPP模式有助于推动共商共建共享亚太PPP大市场的形成。
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是亚太地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据统计,为有效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亚太地区2016年至2030年间需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26万亿美元,占亚太地区年均GDP的6%左右。考虑到建设气候友好型基础设施成本等因素,这一比例还要再高2个百分点。
如何解决亚太地区基础设施整体相对薄弱、融资缺口很大的瓶颈?中国经验值得借鉴。据了解,中国从2013年开始了新一轮PPP改革,PPP市场得到很大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截至2018年7月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累计7867个、计划总投资额11.8万亿元人民币,覆盖19个行业。世行发布的2018年度《PPP基础设施采购报告》,对中国PPP制度和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认为,PPP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工具。PPP模式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创新、充分利用政府市场两种资源、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PPP是政府市场合作的创新解决方案,既能解决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又能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对于PPP模式在推动亚太大市场形成所起的作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融资司司长哈姆扎?马利克认为,区域联通对于地区发展至关重要。亚太经社委将与财政部PPP中心深入合作,共同推进亚太PPP联络网的建立和发展。亚太经社委官员萨布汗吉表示,中国推广PPP的实践经验很受启发,亚太PPP联络网为大家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宝贵机会,期待不断加强合作。
在谈到城市基础设施平衡运营收入的问题时,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书峰提到了产业新城的概念。“产业新城PPP模式,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产业相结合,形成了一个自我造血、自我平衡的PPP机制。”张书峰认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发展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有魅力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才能在合作区域内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增加进一步保障了后续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转载自中国PPP服务平台及公众号PPP聚焦
监制:牛亚利
编辑:田 敏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