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在上半年,民间投资仍然不乐观,增速下滑至2.8%。而今年以来,监管层严厉打击各种类型的投机炒作,意在驱赶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背景下,通过投资回报相对稳定的ppp项目来吸引民间投资很有可能成为主流。
“脱虚向实”给ppp带来机会
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不容乐观。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8%,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管理层一直在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如央行5月6日表示,为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业务风险,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央行和银监会就加强票据业务监管、规范业务开展等事项进行通知。
在这种大背景下,国信证券研报中表示,稳增长主题是确定性较高的主题,有望获取相对收益,而通过投资回报相对稳定的ppp项目来吸引民间投资很有可能成为主流。未来稳增长压力仍然很大,稳增长为改革赢取时间,依然是政策的主要任务。十三五规划下的稳增长更加偏向于民生工程,而ppp成为推动稳增长的最重要模式。
ppp为“脱虚向实”提供平台
“脱虚向实”给ppp带来机会,那么ppp又将在“脱虚向实”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对此,实践ppp模式多年的金诚集团董事长韦杰认为,主要是为资金“脱虚向实”搭建一个平台。
于16日在苏举行的西湖论金峰会上,韦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ppp模式作为一种解决地方政府城市化建设资金需求的手段被提出,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在“脱虚向实”方面,ppp则会起到一种平台作用,在这个平台上,资源能得到有效配置。
“金融本身并不产生价值,但其能促成交换,而交换就能产生价值。”韦杰表示,ppp作为一个平台,能将政府资源、民间资金资源、资本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等进行相互交换,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来促进发展。
ppp这种公共基础设施中的项目融资模式,主要是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而在2016年,ppp模式则进入了一个落地年。财政部示范项目落地率达到35.1%,落地情况持续好转,ppp项目正逐渐从“叫好不叫座”变为“叫好又叫座”。
ppp创新不限于融资角度
在峰会上,金诚在实践ppp模式的探索中,提出创新的“1+1+x”模式即“金诚+政府+产业合作伙伴”,在优质资产与民间资本碰撞的同时,在医疗、教育及文化创业等领域实现优质产业的注入,并通过并购、重组、ipo等方式实现资本退出。金诚集团还与西交利物浦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高等学府建设,未来还将在学前及小中初高教育、环球教育、企业教育等多个领域探索合作。
对于这种创新,经济学家,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康表示,从宏观角度来说ppp可以更好发挥应对城镇化和老龄化长时间段的现实需求。还应充分注意ppp的机制创新在除了融资、筹资、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等等方面的可能贡献之外,对于中国全面改革,从产权基石的夯实上升到现代市场体系,上升到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与发展来说,都具有莫大的
(说明:微信平台文章的观点仅代表作者,对于无法核实真实作者或者作者出处有误的,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保护知识产权是对作者的基本尊重。)
关于我们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财政部代管,致力于经济干部培养的黄埔军校。教授负责制项目来自哈佛大学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战操作》项目是我院崔志娟教授负责制项目,该项目组专家团队来自财政部司局、PPP中心、高校教授、运营专家、银行机构、咨询机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法律顾问等。本团队从事学术研究、培训、咨询等工作。
联系电话:010-64505157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