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东方园林以56元的价格上市,股价最高曾飙升至279.28元,是当之无愧的“白马股”,有着中国园林企业第一明星股之称。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10月17日,北京证监局发函称:建议东方园林的各债权人从大局考虑,给予公司控股股东化解风险的时间,暂不采取强制平仓、司法冻结等措施,避免债务风险恶化影响公司稳定经营。从网上消息来看,北京证监局召集了包括中信证券、平安证券、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23名东方园林债权人参与会议。上市近十年,一度风光无限好的园林界龙头企业——东方园林,正面临着高质押率与高债务的流动性危机。并且这个流动性危机已经大到依靠自身的力量已经无法解决的地步了,只能借助“援军”鼎力相助,方能重振雄风!去年还非常光鲜的明星企业东方园林为何突遭滑铁卢,会走到需要别人伸出援手的地步呢?其实就是过度参与3P项目,陷入PPP泡沫“难以自拔”。
3P项目指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一种民营资本、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合作模式。政府想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引入民间资本一起合作!也是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形式。
国发〔2014〕4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
地方政府不能发债,财政缺乏资金,又要发展经济,除了土地财政,别无他法,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地方政府做大PPP模式。于是,就出现了全国PPP的迅猛发力,大干快上!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5年底各地推出进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PPP项目6550个,计划总投资额8.7万亿元。2016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长至11260个和13.5万亿元,截至2017年底,项目数共14,424个,总投资额18.2万亿元。
PPP模式的火爆恰恰是造成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杠杆率抬高的一大原因。通过小股大债、明股实债、银行同业理财工具等手段,PPP加杠杆比较严重,有些社会资本甚至只用3%-5%的资本金,就能撬动一个PPP项目。财政部规定地方每年用于支付和补贴PPP项目的支出不能超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但地方实际执行的时候却成了‘一窝蜂’,恨不得什么都做PPP。鉴于此,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业内称“92号文”),要求启动对总投资超17万亿元的万余个PPP入库存量项目的集中清理,清退不合规项目,并计划于2018年3月底前完成。因此,17万亿PPP集中大清理 多地被迫暂停政府类投资建设项目。
以PPP业务为主龙头老大的东方园林,遭遇了“滑铁卢”。东方园林几乎成了上市公司中开展PPP业务最大的企业,但是,正如不断被猛烈吹大的3P泡沫本身一样,东方园林在PPP领域用力过大过猛。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共计中标36个PPP项目,涉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等领域,中标金额约为339.48亿元。而在2017年度,东方园林共中标PPP项目88个,累计投资额1434.51亿元,业务范围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PPP项目是高投入的工程,没有前期投入,就没有以后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在资本市场借钱搞工程建设。借钱的后果就是财务费用高的惊人,2017年全年超过4个亿,而2018年刚刚过半,半年报中就达到了3个亿!公司2018年半年的净利润也就6.63亿,财务费用就已经超过了近半收益。
现今情况即使你愿意给出高额的利息,今年也根本借不到钱。5月21日,东方园林发债失败,本来要募集10亿元,结果只拿回来5000万,而且这笔募集资金基本有一半要用于兑付之前的债务。为了借钱,东方园林采取股权质押,来换取流动资金。但是天公不作美,股市在持续下跌,质押的股票如果被券商强制平仓(卖出),到那个时候,估计东方园林就彻底出局了。
滑铁卢历史典故始于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骑兵虽曾两次突入英军阵地,但因缺乏步兵支援而被击退。傍晚,援军普军赶到战场,联军兵力转为优势,并立即开始反击。拿破仑安排的援军未能按时赶到。法军难以抵御,从而全线崩溃,拿破仑一世逃离战场。拿破仑一直打胜仗,直到在滑铁卢大败,所以滑铁卢用来形容由成功到失败的转折点。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