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点
2018年11月22日,在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表示:“2017年至2018年,对PPP来说是刮骨疗毒的一年。”
焦小平还透露,财政部将下发规范PPP发展的相关意见,强调依法合规的公共预算10%支出红线以内的PPP支出责任并不属于政府隐型债务,并强调PPP财政支出责任必须要纳入政府预算。
01
乱象与整治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旨在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竞争,允许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项目。根据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统计,截至2018年10月末,近5年来,全国已有4302个PPP项目签约落地,带动投资6.6万亿,涵盖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19个领域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投入运营服务。
在PPP改革中,部分地方出现了泛化、异化等不规范发展问题。2017年以来,全国开展了PPP项目库集中清理工作。焦小平表示,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迅速行动,全面清理整顿PPP市场,刹住了泛化、异化乱象。
焦小平表示,自去年8月份以来,财政部开展了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的全面核查工作,把PPP项目支出责任全面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对于PPP项目支出超出本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10%红线的地区,坚决停止新项目入库。目前在全国2461个已实施PPP项目的地区,仅有6个地区的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10%红线。PPP整体风险已经控制在安全区间内。
据财政部公布,为防范PPP被泛化滥用,去年下半年以来,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PPP项目库集中清理整顿,防止地方政府把PPP异化为新的融资手段,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各地累计清理退库2428个项目、涉及投资额2.9万亿元,整改完善2005个项目、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
02
未来的重心
政府要带头履约。焦小平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配合司法部加快推进PPP条例出台。焦小平还透露,财政部即将下发规范PPP发展的相关意见。相关意见在明确10%的指出红线绝对不能打破的同时,强调依法合规的10%支出红线以内的PPP支出责任并不属于隐型债务。并且,意见还强调依法合规的PPP财政支出责任必须要纳入预算。
民营企业平等享受PPP相关的国家财政政策。焦小平表示,针对部分民企反应的“肥肉吃不着,瘦肉很少”问题,下一步,要鼓励地方政府拿出更多的优质项目向社会资本推出,特别是向民营企业推荐优质项目。
下一步,PPP项目将优先支持补短板项目,优先支持污染防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础公共服务补短板的项目。
拓展阅读:焦小平演讲重点摘录
01
PPP改革成效显著
第一、在PPP改革中,在国家深化全面改革中PPP改革起到了先行先试的探索作用。根据全国PPP信息平台统计,截至2018年10月末,全国已有4302个项目签约落地,带动投资6.6万亿,涵盖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19个领域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投入运营服务,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创新发展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PPP改革通过充分竞争、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分担、按效付费等机制,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了很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基建项目超预算,重建设轻运营,财政绩效落实难等。截至2018年5月,全国5833个以开展物有所值评价的PPP项目,总投资7.4万亿元,PPP模式较传统直接政府投资模式节省1.6万亿元,节省率18%。
第三、激发活力,促生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通过打破垄断等机制,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充分释放出社会、资本的创新创造活力,使公共服务供给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新业态,一大批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得到应用,扩大了供给方式,降低了供给成本。比如环境治理与商业开发联动的综合开发模式,县域园区开发模式,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PPP改革为民营企业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开创了一番新视野。截至10月底,在7029家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中,民营、港澳台和外资企业数占比48%,在市场开放较早、回报机制明确的污水、垃圾处理领域,民营、港澳台和外资企业参与投资占比达到82%。
第四、开放发展、服务“一带一路”。中国的PPP改革是在开放互鉴中进行,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实现了项目管理模式与国际通用做法相融互通。 世界银行2018年PPP采购报告中指出,全球135个国家当中,中国的PPP制度和实践处于中上水平。目前在APEC、G20、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治理机制下,都设有PPP最佳实践交流机制。财政部与世行、亚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非洲经济委员会等国际机构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建立了合作机制。
02
规范发展,严控风险
一、坚决打赢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自去年8月份以来,财政部下发一系列的文件,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PPP项目支出责任,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和风景预测机制。开展财政支出责任监管工作,将支出责任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对于PPP支出超出本地支出预算的红线地区,坚决停止新项目入库。目前在全国2461个以实施PPP项目的地区,仅有6个地区的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红线。在2018—2014年间,各省区录入项目管理库的最高年度财政支出责任占比不超过5.1%,PPP整体风险控制在安全区间内。
二、坚决制止不规范行为。从去年专项整顿工作开始到今年10月份,我们累计清库2428个项目,涉及投资额2.9万亿,整顿完善2005个项目,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在这里,我补充一下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我们在管理库顶峰的时候,达到12.8万亿,也就是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对PPP一半的投资项目挨个进行了筛查。清退48家金融机构,13名入库专家,核查了前三批752个示范项目,其中30个项目调出示范库并退库。54个项目调出示范项目名单,89个项目进行整顿完善。
三、防范风险工作常态化。一是细化新项目入库标准,明确入库核查正负面清单,优化审核程序,压实省级审核责任,加强各项交付力度,确保新入库项目质量。二是落实示范项目管理责任,强化动态管理和定期评估,确保示范项目执行不走样。三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扩大和提高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质量,丰富社会公开监督的途径和手段。
四、建立绩效管理硬约束机制。一是加强入库木绩效审核,清理整顿,财政支出责任未与机构挂钩的项目。二是制订管理,完善绩效评价、指标框架,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绩效指标体系。三是建立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硬化绩效责任约束。四是完善物有所值评价,开展全面物有所值定量评价分析,优化定量评价方法。
03
下一步改革重点
下一步,我们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六稳目标,加大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补短板、切实发挥PPP模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积极作用。
第一、加强协作,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一是配合司法部加快出台PPP条例,统一顶层设计加快统一市场建设。二是下发规范PPP发展意见,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发展重点,稳定市场预期。三是优化完善PPP操作指南,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财政承受能力认证指引,出台PPP风险管理指引,PPP绩效管理指引和污水垃圾领域的标准合同,建立PPP项目管理标准体系,加强市场基础能力建设。
第二、严守财政支出红线,优先支持补短板项目,进一步加强财政承受能力管理,加强财政支出责任动态监测,严控10%红线。把PPP财政支出责任依法、依归纳入预算管理,督促硬化政府履约能力,夯实政府责任。重点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优先支持污染防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础公共服务补短板的项目。
第三、加大政策力度,增强社会资本投资信心。一是完善中央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引导地方优化投资结构。二是加大保险资金,中国PPP资金对项目股权投资力度,拓宽项目资本金来源,鼓励通过股权转让、资产交易、资产证券化等盘活存量资产,丰富社会资本进入和退出渠道。三是营造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环境,加大向民营企业推荐优质项目力度。
四是提升政府监管和服务的能力,着力提高市场效率,全面改造财政部信息平台,加强政府监管、信息披露和服务市场功能,确保PPP项目投资放得开、管得住、打破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探索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模式,聚焦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资源市场配置效率,缓解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是深化国际合作,促进“一带一路”项目投资。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利用多边机制,促进市场开放、便利投资,加强制度和实践交流互鉴,利用财政部与亚太经社会、非洲经济委员会建立的合作网络,加强区域内国家制度建设和培训合作,整合多边开放银行、政府发展银行、商业金融机构的资源,促进“一带一路”项目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落地。
推荐阅读
盛方近期课程安排 ▼
2018年12月16-22日【台湾游学】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