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官员:从九个方面把握规范有序发展PPP(附解读)


来自:ppp观点     发表于:2018-12-05 15:26:18     浏览:283次

12月1日,第三届中国PPP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在致辞时建议从九个方面把握规范有序发展PPP。韩司长的发言准确地阐述了PPP的特性,客观地评价了PPP的作用,对于PPP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韩司长谈及的九个方面意见及我的体会:


韩司长:第一个方面,充分认识PPP项目的公共性。PPP模式的本质是通过公私合作,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项目的公共性是PPP模式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按照PPP项目的公共性要求,就要准确界定PPP模式的使用范围,不能将一些市场化、商业化的项目纳入PPP的推进范畴。


与此同时,在采用PPP模式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时候,要切实符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公众的客观需求,既不能滞后也不易过度超前,要加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等。


白博主:公共性要求PPP模式必须物有所值,也就是说,必须比公建公营模式更能提升公共服务或节约公共资金,或二者兼备。采用哪种模式,必须以符合公共利益为前提,不能为了PPP而PPP。


第二个方面,积极发挥PPP项目的创新性。PPP模式改变了完全依赖公共部门、公共机构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在公共领域引入了私人部门和市场机制。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此外,在PPP模式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因此,创新是PPP模式永保活力的所在。要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来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和供给效率,这样才能实现PPP模式的真正目的。“当然创新有多个含义、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既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也包括运营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等多个方面。”韩志峰说。


白博主:创新是体现PPP价值的方式。


第三个方面,要合理把握PPP模式的商业性。PPP是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因此必须要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否则的话社会资本将缺乏参与PPP项目的动力和热情。所以在把握PPP项目的公共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PPP项目的商业性。但是PPP项目的投资回报不易过高,如果回报过高,就意味着或是政府,或是社会公众,其实归根到底是社会公众为这个项目付出了过高的成本。


怎么样提高PPP项目的合理回报呢?韩志峰认为,可以多措并举,适当延长PPP项目的运营年限,充分挖掘项目本身的商业价值,鼓励社会资本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运营效率,正确选择项目的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效率等等。“其实在这方面我觉得可做的文章很多,可发挥的天地也很广阔。”韩志峰说。


白博主:PPP的效益应该体现在通过创新节约的成本或提供的增值方面。社会资本的超额回报应通过对项目的深度挖掘和效率提升来实现,而不是依靠政府以公共资金给予的超额补贴。


第四个方面,要客观看待PPP模式的重要性。PPP模式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在中国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尽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在它的发展当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能因为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而全盘否定PPP模式。


另外,PPP模式在西方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当中占比并不高,即使是在英国,PFI项目在公共部门的投资比例也只有11%。当前中国在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需要充分发挥PPP模式的积极作用,PPP项目的数量和占比可能会高于西方国家,因此规范有序发展PPP模式势在必行。


白博主:在国外,PPP模式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比例不会超过20%,其他还有政府公建公营和完全市场化两种模式。国外常有政府将公共项目私有化之后又收回的情况,也有再次私有化的情况。说明其中自有规律。


在我国,也有多个政府花巨资将PPP项目又回购的案例。最新的情况是,幼儿教育领域从全面市场化改为由政府主导建设。各种反复,都对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


绝大多数国家在实施PPP之前,均需做物有所值评估,也就是评价公共项目采用PPP模式与政府公建公营模式比较,哪一个更划得来?哪一种更能节约公共资金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就用哪一种方式。


目前,由于隐性债务管控的标准不清晰,按照有关部门的表述“PPP项目的财政支付不属于隐性债务”,有可能使公共项目全都挤PPP这一条路。其实,应该给政府公建公营、特许经营等模式留有空间。具体采用哪种模式应该坚持结果导向,实事求是,以对公众性价比最高为原则。否则,没得选,还搞什么物有所值评估呢?那不只有编造吗?


历史将检验一场PPP运动是否物有所值。


第五个方面,加强PPP项目主要参与方的自律性。从政府方来讲,要加强项目的科学决策,要合理确定项目的范围、建设内容,不要过度超前,要充分考虑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同时特别是签订合同之后,要严格履行PPP项目的合同。从社会资本方来讲,要认真建设运营好PPP项目,在参与PPP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尊重PPP本身的逻辑,不能按照单纯的市场化、商业化的项目来运作PPP项目,来杜绝赚快钱、热钱的急功近利的行为,防止过度扩张给自身带来的各种风险,切实保证项目的质量和企业的运营安全。此外,中介机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介机构要客观认识PPP模式,理性策划PPP项目,严谨编制PPP项目的论证材料。


白博主:自律取决于实力、财力、能力和信誉。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可以根据这些因素选择合作伙伴。对于社会资本来说,要考虑地方政府的财力和信誉,对于超过财力盲目上项目铺摊子的地方政府谨慎合作。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不要看社会资本已经承接了多少个项目,还要考虑它是否吃得下。


国资委192号文《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下发时,有人弹冠相庆,说是机会来了,要大干。其实,192号文正体现了国资委对于PPP业务的风险意识。当时我转发192号文起名《央企谨慎你就上?192文体现风险意识,学着点吧!》,进行了提示。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盲目抢项目、签单子的民企进入了纾困名单,也影响了PPP项目的开展。当然,也有一直比较冷静和自律的民企。


第六个方面,要坚守PPP项目的契约性。契约精神是PPP模式的核心和根基,缺少了契约的约束,这个合作模式将无从谈起。要在平等协商、依法合规的基础上,订立规范高效的项目合同,在合同当中尽可能明确各方的权责利,明确合作各方解决分歧的原则和方式。合同签订之后,要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必须严格执行违约应承担相应责任。


白博主:契约性决定大家都要凭契约说话,所以要把所有情况都在谈判中想到、谈好、写在合同里。越全面细致的合同越可靠。


第七个方面,保持政策的精准适度性。政策边界要适度,既然是公私合作,公共部门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要忘记,还要充分发挥市场配制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政策推行要适度,要理性推进PPP模式,心要热,要有热情,但头脑要冷静,不宜过快过大。政策调整要适度,对PPP模式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规范,在规范的时候,既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要充分符合市场规律和PPP项目本身的客观特点,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波动和影响。


白博主:是的,政策不要老打补丁,让市场先飞一会儿。政策要保持稳定和中性,有时候,朝一个方向用力过猛,最后又不得不往另一个方向再使劲,总是折腾,不好。


第八个方面,严格把握PPP项目的合规性。合规是PPP项目的红线和底线。这个合规涉及到多个方面,既要符合投资建设程序,认真履行各项审核批准手续,做到依法合规,也要符合财政管理要求,严禁利用PPP模式违法违规,还要符合金融监管要求,避免期限错配,要防范金融风险。


白博主:PPP是个新生事物,需要政策引领;PPP需要规范和调整的关系太多,并涉及公私利益的平衡,所以合规要求比较多。


第九个方面,加强PPP管理的协同性。PPP项目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各方充分认识到,只有各个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互相合作,形成政策合力,才能真正做好PPP的管理工作。中央和地方政府也要加强协同,具体的PPP项目属于地方事务,中央主要决定PPP的大政策、大方针,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推进当地的PPP工作。韩志峰还特别介绍说,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在配合司法部抓紧起草PPP条例,争取尽快出台,从而为PPP的规范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白博主: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配合司法部起草PPP条例,希望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提法和规则。


就项目层面来说,政府与社会资本在项目中的诉求并不一致,也需要加强协同性。分析PPP项目的风险,应考虑合作各方的协同性如何。


总之,韩司长的这个讲话很好,拿捏的度很准确。PPP曾经一窝蜂的热闹,又陷入过短暂的低迷,面对可能到来的新一轮PPP热潮,认真学习韩司长的这个讲话,有利于在热闹中保持一份清醒,准确把握PPP的实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韩志峰:规范有序发展PPP模式的九点建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