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控伟仕咨询
一、编制背景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公私伙伴关系,国内称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具体体现。引入PPP模式,一方面将有助于激发各类市场和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积极性,解决公共投入不足的问题,缓解公共产品领域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和企业的运营管理经验,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水平。
近年来尤其是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PPP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将其作为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也大力推广PPP模式,推进PPP项目落地,尤其是在交通基础设施、污水处理、能源供应、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根据财政部PPP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入库项目8289个,投资额12.3万亿元,其中,已落地的4089个,投资额6.3万亿元。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PPP模式的推广应用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PPP认识不统一、伪PPP项目过多、重融资轻运营、民企参与不积极、政府能力建设滞后等,根本原因在于PPP的发展环境还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PPP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科学、客观地评估中国城市PPP发展环境,清华PPP研究中心自2016年下半年组织专门力量,针对中国城市PPP发展环境开展研究,历经理论模型研究、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收集整理、指数计算合成等环节,并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最终从政府能力、财政保障、营商环境和发展需求等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30个指标的中国PPP发展环境评价体系,并以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编制完成了2017年第一期发展环境指数。
目前,“2018年中国城市PPP发展环境指数”已编制完成,现予以正式发布。清华PPP研究中心希望该指数的发布,能够为各级政府、社会资本和中介服务机构等提供参考,更好地引导PPP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促进PPP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PPP发展环境:内涵和评价框架
三、指标体系
四、编制办法
五、主要结果
六、诊断功能
七、特别声明
1、本指数仅仅是反映各地PPP的发展环境,为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开展PPP相关业务提供参考,希望指数的内涵不被过度诠释;
2、受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本指数采用的数据或许不能很好地揭示指标内涵,课题组未来会努力甄别和遴选更加恰当的指标;
3、本指数的数据均来自官方统计年鉴或公开发布的数据,课题组不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4、由于水平和能力所限,难免有错误和遗漏之处,欢迎各界批评指正,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