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旅游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文化领域推广PPP模式,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表示,PPP模式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可以实现政府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优化文化领域的供给结构,提高文化产业的运营水平,推动解决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我国在文化领域推广PPP模式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2015年底,9个文化类项目被评为第二批PPP示范项目。2017年1月,22个文化类项目被评为第三批PPP示范项目。2018年2月,35个文化类PPP项目被评为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在396个示范项目中,数量占比达到8.8%。从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开始至今,财政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累计投入3.64亿元,支持66个文化类PPP示范项目。
据了解,由于文化项目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资产结构轻型化,且多为小、散、新等特征,在2017年中国PPP基金决策项目中文化PPP项目仅占不到1%,获得支持金额占比不足1%。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峰说:“我们亟须设立文化PPP投资基金,通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推动文化PPP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我非常愿意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认真落实这个文件精神,加快设立文化PPP基金,密切与相关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动优秀文化企业的发展,共同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中国PPP基金投资总监范永芳说,作为PPP领域的政策引导性基金,新组建文化PPP基金将把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方针放在第一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范永芳表示,为了发挥好政策性引导基金的增信作用,中国PPP基金将直接参与文化领域的PPP项目投资,加快设立专项的文化PPP投资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文化领域PPP项目。同时,协同各类金融机构共同解决文化PPP项目的部分资本金和融资问题。
当然,文旅产业PPP项目迎来国家层面政策利好,并不意味着监管要求会放松。马峰强调,推进文化PPP项目要坚持规范运作,守住底线。要注重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一哄而上。各地政府要认真评估本地财政承受能力和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严格入库审核把关,坚决避免违规负债、保底承诺、回购安排等情形。各类社会资本要严格遵守国家对PPP的有关要求,充分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设计出良好的运作模式,提高项目可持续性。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