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保障性住房中使用的可行性


来自:PPP项目公众平台     发表于:2019-03-19 20:00:08     浏览:281次

城市基础设施是指为国民经济活动、公众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载体,包括供电、供水等公用事业,桥梁、道路等公共工程,铁路、城市交通等其他交通部门。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每年将有上千万农民走进城市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日益增加。

保障性住房在消费上具有竞用性,消费者的增加会引起相应的成本增量;同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非排他性,虽然保障性住房可在技术上排除中高收入户对公共资源的挤占,但对低收入户(即保障对象)同样具有非排他性。因此,根据公共物品理论,保障性住房可归于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根据西方经济学,在公共物品供应市场上,存在“市场失灵”,单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如果由私人机构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搭便车”现象就会出现,很难实现社会成员的利益最大化;第二,由于外部性的存在,政府需要出面弥补“市场缺失”。因此,保障性住房无法通过独立的市场机制进行供应和配置,只能依靠政府公共部门来解决。但一方面,可投资于政府保障性住房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付、公积金收益和土地出让金,而另一方面,我国对政府保障性住房的需求量又很庞大,导致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根据公共物品理论中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内容,保障性住房项目属于准公共物品,其供给模式可以改变政府的单一供给,而通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因此,将 PPP模式引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现今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已经具备了引入PPP模式的现实条件,通过引入PPP模式,弥补我国保障性住房资金缺口,具体条件有如下几条:


(1)清晰的产权


属于租赁式保障房的廉租房、公租房和政策性出租房都具有明确的产权归属——政府机构,这类保障性住房只面向低收入阶层出租。保障对象通过申请审核后,与当地房管所签订房屋租赁协议,无权获得房屋的所有权。属于出售式保障房的经适房、限价房,其本质是以低价出售给弱势收入群体的商品房,因此其产权归属已很清晰。


PPP 作为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其运作的前提就是项目产权归属明确。只有在产权归属明晰的基础上,PPP 模式才有运作的可能性。同时公私合营中涉及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才能确立。


(2)促进投资多元化,缩减资金缺口


在“十二五”期间资金短板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最大制约因子。因此,多元化融资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以合理、有效的方式,吸引民间闲置资本、外资等新鲜活力注入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体系,增加资金的运作效率。而 PPP 模式通过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之间的对接,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是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短板的有效途径。


(3)私人机构有利可图


资本的本质是创造剩余价值,也就是“逐利”。这决定了私人机构的投资方向是高回报率和低风险的项目。但由于高回报和低风险同时存在的项目几乎不存在,所以私人机构投资项目的选择取决于其期望收益率和风险偏好。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虽然资金周转周期长、但有稳定的租户源、收益。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赋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优先开发区、冠名使用权、周边商业设施特许经营权等扶持私人机构获取期望收益。通过实施上述诸多优惠政策,可充分提高私人机构参与保障房建设的积极性。


(4)充裕的民间闲置资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鉴于目前低存款利率的现状,民间闲置资本期望通过投资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的负效应。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民间闲置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充满了可能性。这对于私人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公共机构来说,是一种多赢:对私人机构来说增加了其投资方向的选择;对金融机构来说减小了其因过高存款余额而产生的高系统风险;对政府公共机构来说,弥补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缺口。


(5)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


保障性住房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庞大,在建设期间涉及土地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运营风险、金融风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而 PPP 融资模式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在各个参与者之间进行了合理的风险分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受法律的约束和保障;政府分担项目的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私人机构承担建设、运营风险。而政府和私人机构都难以掌控的不可抗力风险,可以通过投保的方式来规避。


综上,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资金供应、风险分配机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亟需克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短缺。因此,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将 PPP 模式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行性。


来源:PPP创新结构

特别声明:微信平台文章的观点仅代表作者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崔志娟教授负责制PPP实操课

2014年3月,财政部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开展全国PPP推广工作之后,团队研发了PPP实务操作培训课程体系,启动了全国第一个PPP实务操作培训班——崔志娟教授负责制PPP实务操作课。

一、项目特色:政策规范的系统性解读;与部委联合开展行业培训;提供PPP项目落地指导;专家团队的后续服务;搭建PPP交流平台。

二、师资团队:财政部、国土部、交通部、证监会、保监会等相关部委领导;上交所、四大事务所、高校教授、著名咨询机构;大型企业实操专家等PPP领域的顶级专家构成

三、课程模块 :

根据PPP课程体系性质,将课程分为综合实操班、政府实操班、企业实操班、行业实操班,行业班视具体时间另行安排!

模块一、PPP项目政策规范和项目整改分析

(1)最新政策文件解读

(2)PPP项目的整改情况和措施

(3)PPP项目整改和操作问题分析

(4)PPP示范项目案例分析

模块二、PPP项目财务测算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天)

(1)PPP项目的财务测算基础

(2)PPP项目财务测算的七大问题分析

(3)PPP项目财务测算问题的解决方案

(4)PPP项目采购方案的财务指标选择

(5)PPP项目财务测算的案例分析

模块三:PPP项目实施方案的核心点分析

(1)PPP项目风险分配与风险管控问题

(2)PPP项目回报机制设计问题

(3)PPP项目的绩效考核标准设计问题

(4)PPP项目方案设计解决方案

(5)PPP项目方案设计案例分析

模块四:PPP项目融资方案和基金使用模式

(1)PPP融资政策与金融监管解读

(2)PPP项目融资方案设计可行性方式

(3)PPP项目的融资审批流程和审批关键点

(4)PPP项目的基金引入方式和使用

(5)PPP项目的融资和基金设计案例

模块五:PPP资产证券化和专项债工具安排

(1)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和专项债发行基础

(2)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发行程序

(3)PPP项目专项债的的发行程序

(4)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和专项债的案例

模块六:PPP项目绩效设计和绩效评价

(1)PPP项目绩效指标设计

(2)PPP项目绩效评价政策要求

(3)PPP项目绩效评价基础

(4)PPP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5)PPP项目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模块七:PPP项目的税收管理与税收筹划

(1)PPP项目的组织形式及相关税务考虑

(2)PPP项目各阶段需考虑的税务问题

(3)PPP项目的税务风险管理

(4)PPP项目税收筹划与管理的案例分享

模块八:PPP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与再谈判

(1)PPP项目的合同法律风险点分析

(2)PPP项目整改的主要法律风险点

(3)PPP项目再谈判的法律条件

(4)PPP项目再谈判问题及处理措施

模块九:实务工作坊:PPP项目实践问题及解决方案

(1)PPP项目实践问题分析

(2)PPP项目实践互动交流

(3)PPP项目问题解决策略和专业指导

 备注:PPP项目创新模式思路,以及教育与医疗类、片区开发类、轨道交通类、市政道路类、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PPP项目部分案例会在各模块中出现。

专题课程升级体系(课程内容具体见每个课程体系),时间为4天:

1.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战操作高级专题班(政府实操班)

模块一、预算法与预算体制改革

模块二、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

模块三、地方政府PPP操作流程与协作分工

模块四、PPP项目的绩效考核和绩效支付

模块五、PPP项目政府风险承担与风险管控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项目与地方政府信用逐渐绑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