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开放高铁,“总的来讲,就是国家现有铁路都向社会资本开放,更多地扩大社会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外商投资参与到铁路建设中来。”
国家发改委7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下称规划),同日发改委网站全文印发了这一规划。
根据新规划的目标,到2025年,中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
“高速铁路网”和“高铁经济”首次明确写入到规划中。
中国高铁在工程技术、运营经验不断成熟的基础上,正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而出行习惯的形成、地方发展高铁经济的期待和投融资瓶颈的破除则为高铁发展的提速提供了动力。
中国铁路建设空间巨大,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铁路投资有加速倾向,耗资巨大的铁路建设需要更广泛的资金来源。发改委表示,国家现有铁路将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吸收更多社会资本到铁路建设中去。
明确提出“高铁经济”理念
规划总的目标是,到 2020 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 万公里,这意味着在我国将在五年之间新增铁路总规模2.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新增1.1万公里。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费志荣表示,未来建设的一个重点就是高速铁路网。目前高速铁路“四纵四横”正在加快建设,“十三五”期间“四纵四横”将大部分建成,同时新增一批“八纵八横”铁路通道项目,使高速铁路能够逐步联网。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仁坚告诉记者,新的规划和此前(2004年和2008年规划)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铁路规模、尤其是高铁规模的大幅增加。
“此前两个规划在高铁规模上比较保守,原来只有1.6万公里,还不太敢提,新的规划则在高铁规模上往前跨了一大步,增加到3万公里的里程,突破了原来不敢想的框框,‘八纵八横’比原来更完善,覆盖面大,骨干网络上系统性更完整。”
罗仁坚表示,此前高铁的快速发展曾引起一些争议,各方在认识上没跟上。随着高铁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中国高铁已经形成自己的技术,其先进性比较高,而且技术的成本也比较低,工程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同时,近些年来在运营和高铁安全保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铁在整个经济生活中开始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我们城市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很适合高铁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对高铁的需求在增强,再一个我们通过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正在破解高铁的投融资瓶颈,而地方政府对此更是十分积极。”费志荣表示,新的规划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高速铁路网”,建设呈网状的高速铁路。此外,规划也首次明确提出了发展高铁经济的理念,“这意味着铁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更加深入。”
规划要求:
培育壮大高铁经济,以高速铁路通道为依托,引领支撑沿线城镇、产业、人口等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密切交流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产业梯度转移和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铁经济新业态。
此外,规划要求,以高铁站区综合开发为载体,发展站区经济,引导和推动站区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电子商务、旅游餐饮等关联产业聚集和规模发展,努力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
但是,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提醒:“中国的经济一直是通道经济,原来我们的乡镇企业就是马路经济,但高铁是一个快速直达通道,其跟原来的普通公路经济是不一样的。他不是原来的沿线发展,而是更多依靠高铁新城、高铁产业园等形态为载体实现发展,而这也是更为现代的发展形态。”
吸收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审议通过规划时也强调,我国铁路密度低于发达国家,路网布局不完善,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发展不足。建设铁路网这一国民经济大动脉,既稳增长、更调结构,既增加有效投资、更扩大消费。
罗仁坚表示,铁路网之所以有利于调结构和扩大消费是因为其产业链带动作用和经济辐射功能非常大。铁路投资本身就可以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改善产业和劳动力的供给,同时高铁建成以后的运营对商业、旅游等消费也会带来更广泛的辐射。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铁路投资规模一直处于高位。2014年铁路建设完成投资8088亿元;2015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更是达到8238亿元,连续两年刷新投资纪录。根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仍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
铁路投资是基建投资的重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其审批显然也在加快。
在本月的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协商会议上,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今年铁路建设仍要保持8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要在促开工、保在建两头下功夫,确保今年9月底前全部批复45个新开工项目可研。
胡祖才指出,当前形势下,加快铁路前期项目建设,有利于发挥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大、上下游产业链长、周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比较优势,有效带动中央资金、地方配套、企业投资和银行融资,更好发挥促投资稳增长重要作用。铁路建设耗资巨大,规划要求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和广泛吸引包括民间、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铁路建设。
“总的来讲,就是国家现有铁路都向社会资本开放,更多地扩大社会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外商投资参与到铁路建设中来。”
根据产业拉动比规律,高铁经济将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形态。无论是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还是人口结构布局等都将随着改变,大大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高铁新城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王吉鹏先生曾举欧洲的空中客车例子,认为通航作为高拉动比的产业,会带来全链条的经济活力释放。而中国高铁在通航建成之前,或将提前释放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部分活力。
当然,规划是好的,还要人来做,最后这步棋能否把局面盘活,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