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朋友圈里传的【巴铁】竟然是这个样子……【空中巴士】瞬间变为【空中楼阁】……
但问题是,巴铁所鼓吹的城市交通PPP模式也是骗人的工具吗?请您花5分钟时间看完这篇文章后再做判断。
8月2日,媒体报道【巴铁】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开始启动综合试验。但综合实验之后,【巴铁1号】被企业封藏。秦皇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称,【巴铁】项目并没有立项审批。一周以来,报道【喜讯】的媒体纷纷被啪啪啪打脸。
【巴铁】模型
其模型做出来以后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一种在拥堵的道路上疾驰的快感油然而生——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大街上注定跑不快,指望靠它来疏解拥堵,并不现实。
有【巴铁】的支持者称,应该鼓励这样的创新和脑洞。的确,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在法治框架内,任何的创新都应该有机会被尝试,实际上,目前市场上的创投机制也已经在这么做了,天使投资与创业者的美丽邂逅每天都在新媒体上引发货币的尖叫。
如果仅止于此,那么这款颇具脑洞的民科“黑科技”,虽然没能上路飞奔,光荣退休成为一种谈资还是挺不错的。
要命的是,媒体发现了巴铁背后的集资乱象。
新京报报道,在华赢凯来办公室,一名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巴铁基金】,该产品年化收益率为12%-14%,按季返息,每期募集金额为人民币5000万至1亿元。从今年5月份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已经募集到第三期。认购起点为人民币100万元。在其借款合同中,华赢凯来为服务方出现,而借款方则为巴铁公司、担保方为中建联。专业人士称,三方同为白丹青投资的公司,涉嫌自融。而在2015年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曾公布互联网金融机构“黑名单”,华赢凯来榜上有名,涉嫌非法集资大案的e租宝也同时在列。
事实证明,【巴铁】和其背后的投资方“华赢凯来”公司,利用巴铁这个尚在测试阶段的试验品,在全国布局数百家分公司,打着地方政府拟建巴铁项目的名义,面向公众集资。
华赢凯来公司租下北京市朝阳门银河SOHO写字楼B座整个17层。记者发现,这里不时出现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来咨询和签订合同,他们辛苦一辈子的退休款,或许就会像去年投给e租宝一样打了水漂。
要搞清楚巴铁项目的特点,我们得先看到PPP模式的需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定义,PPP模式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有相关学者表示:“过去,我们缺少对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提供方式的充分认识,要么全部由政府大包大揽;要么试图走到另一个极端,将本属于政府的公共责任推向市场,搞绝对市场化。”
PPP模式正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正是由于PPP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及运营维护中应用PPP模式。
毕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属性,同时兼有私人产品的效用可分性和赢利性属性。在这种情况下,其建设和运营既可以由政府来提供,也可以通过政府建立某种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来运作。
作为国内首条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北京地铁4号线就引入了香港地铁的投资和运营管理经验。4号线独具特色的“项目分拆”模式将工程的所有投资建设任务以7:3的基础比例划分为A部分107亿元的土建投资和B部分47亿元的机电投资。其中B部分由社会投资组建项目特许经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即PPP模式。港铁、京投、首创合资成立的特许经营公司——京港地铁公司承担47亿元部分,其中港铁股份为49%,首创股份占比为49%,京投占比为2%。
在4号线项目中,PPP模式不仅解决了政府融资难题,更重要的是,引进的港铁在4号线运营和管理上的先进机制,客观上促成了投资的效率提升。
目前,北京地铁除了“4号线”、“14号线”采取PPP模式外,计划开建的北京地铁“16号线”也将再度引入这一合作模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港铁拥有的运营和管理上的先进机制,在国内许多企业里都不存在。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把PPP模式简单理解为一种融资手段,或者过分夸大了融资功能,并没有了解PPP的内涵,如果这样下去,可能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述PPP模式对当前中国经济的意义。
过去三年,PPP每年都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财政部第一批PPP示范项目只有30个,第二批是206个,最近做第三批,每个省限制50个,但预计总额会达到500个。
PPP项目的不规范性会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在前期工作、操作程序和问题解决等方面。PPP合同一般都在10年以上,长的达30年。如此长的时间内,如果没有规范性作为保障,很多问题都可能导致PPP项目的失败。
这已经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但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PPP的政策已有很多了,PPP运作过程中的监管就尤为重要了。
不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项目都要求公益性,而民营企业在经营理念中公益性的心理较少。PPP项目涉及到投资大、周期长、回报低,这样的制度安排,民营企业接受不了,并不是政府设了高门槛,而是他们做不了。我国的现实是,大的资本主要在国企手上,所以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比较多。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PPP目前的发展阶段。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不规范的情况,PPP项目尤其需要国企牵头介入。
今年上半年,首都机场集团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向社会投资人转让新机场停车楼25年经营权,这是中国首次将特许经营权的模式引入国家重点大型交通枢纽,成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一体化示范项目。
恰逢其时,首钢基金与中集集团合资成立了首中投资停车运营管理公司。首钢基金、首中投资与停车管理公司公联安达组成了联合体,参与了竞标,最终击败了国内外60多家停车行业顶级公司,以总分及技术分双冠拿下中国机场领域首个PPP项目。
首钢立体停车场
为何是首中投资联合体中标?同样是立体交通项目,首钢集团的立体停车场已经在首钢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多处应用,而【巴铁】却只能走300米。
此外,首钢城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有能力且有资质制造公交车立体车库(PPY-GJ型三层及以下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单位。也就是说,首钢拿到了国内进入公交等大型车辆立体车库设备制造市场的第一张通行证。
这是经过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评审,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证书。
在此之前,公交车类大型车辆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国内尚无先例,相对于小型车停车设备需要更大的承重,机械的耐久性要求更高,机械传动设施更加复杂,材料制作难度和标准要求更高。
未来,首钢基金将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停车产业上下游的聚集和延伸,以停车场业务为龙头,带动充电桩、钢结构制造、智能信息化等相关业务发展,并将利用新机场停车楼先天区位优势和强大的带动作用,打造首钢基金面向世界的综合实力展示平台,快速树立停车产业品牌,为各级政府、交通枢纽、大型医院等重点客户量身定做解决方案。这些项目中,都不会少了PPP的身影。
PPP模式不是城市交通领域的洪水猛兽。相反,随着PPP项目越来越多,大浪淘沙,将来有能力的项目会更加凸显它们的专业性。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