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二级市场搭建中,项目交易流转平台年底面世


来自:杰银京华     发表于:2016-08-16 17:25:00     浏览:390次

本文摘取自信托周刊、私募通公众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以8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PPP融资论坛上为启发整理了PPP概念、二级市场探索、受重视的原因、发展面临的问题、未来展望等方面做了一下简单梳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PPP介绍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翻译成中文大意就是“公私合伙制”,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用竞争机制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这种模式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是一次体制变革,涉及行政、财政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


从上图来看,参与各方虽然没有达到利益最大化,但项目总收益却是最大的,也就是所谓的“帕雷托”效应(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显然更符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宗旨。


        PPP二级市场探索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下称“上海联交所”)党委书记、总裁钱璡在融资论坛上透露,上海联交所正计划在财政部PPP中心的指导下,搭建PPP项目交易流转平台。上海联交所内部人士透露,该交易平台的雏形很可能在年底前面世。

  上海联交所成立于2003年,是财政部指定的中央金融企业产权交易中心平台。

  钱璡表示,PPP项目全周期时间跨度较长,一般都在20年以上,在执行合同期间会经历各种因素的变化,客观上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类型的参与方。另外,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有很强的金融属性,而金融资本天然就有流动的需求。

  8月16日,上海联交所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经设想过将PPP项目做成固定收益类产品,但根据5月30日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的《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要坚决杜绝各种非理性担保或承诺、过高补贴或定价,避免通过固定回报承诺、明股实债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遂放弃了这种尝试。

  该内部人士表示,目前上海联交所已经和PPP相关咨询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正在和财政部一道进行具体规划。

  “PPP的契约精神很重要,我们要做二级市场,首先在一级市场的合同里面就要有所设定,什么类型的项目可以后续进行二级市场交易,”上海联交所内部人士表示,“我们现在正在对规则、制度和标准做探讨。之后会先在PPP中心的示范类项目中做试点。”

  另外,8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绍统也表示,未来PPP项目可在上交所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挂牌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

  财政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财政部同相关部门,已经推出两批、共232个示范PPP项目,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并已准备推出第三批示范项目,示范项目落地率为48.4%。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拟采用PPP模式储备项目已达9285个,总投资超过10.6万亿元,其中已经落地的项目额超过1万亿元,落地项目中,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和外资企业的比例为45%。

  也就是说,PPP落地项目中,国有企业的投资占比仍然较高。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还有民间资本正在推进PPP项目的份额化和流转交易,以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而这意味着更多PPP领域的规范前提。

  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融司司长孙晓霞在论坛上提及PPP立法,强调将加快推进PPP立法,以保障参与各方的权益。此前7月底,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已经明确,将推进PPP领域“两法合一”。


  所谓“两法”,即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两个部门分别提请的“特许经营立法”和“PPP立法”。前者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等11个部委成立立法组推进,可能在9月底前形成《中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按照立法程序上报国务院。后者则是财政部在今年年初起草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面临哪些问题?

法律制度不完善、融资难、融资贵、观念转变不到位、政府公信力不足、机构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公开不透明、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民企参与门槛高、民资参与率低、国进民退的现象日趋严重。

PPP项目签订合同期时间长,一般20-30年,和地方目前的财政预算机制冲突。

PPP项目缺乏明确的规则,基本停留在“一事一议”阶段。政府部门专业性不强,和企业沟通成本高,另外地方政府在项目进程中会发生多次换届,对企业会造成一定影响。

市场不成熟,由于PPP项目通常需要投入长期且巨大的资金投入,国内市场短期资本活跃,但是缺乏长期资本。

展望未来

1、资产荒加剧和资本回报率持续下行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PPP项目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会逐渐加强;

2、利率下行有利于缓解政府和企业投资PPP项目的资金压力;

3、房地产投资面临下滑,制造业短期不明朗,PPP作为一种将政府支出与民间投资结合起来共赢的方式,可以说发力PPP正当时。

其实,从2015年5月国家出台顶层方案之后,地方积极响应,掀起PPP投资热潮,先后成立PPP引导基金并出台奖励措施等,推动了PPP项目签约规模迅速攀升。截止2016年上半年,PPP项目总投资超过10.6万亿元。

据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政策不断加码,法律法规的健全,创新金融性服务的涌现,PPP项目将迎来商业化发展的新起点。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模式破解场馆运营难题深圳龙岗探索体育经济突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