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需各方参与


来自:南京金融发展促进会     发表于:2016-09-27 22:10:00     浏览:375次

 快语微评
  PPP模式需各方参与
 
  日前,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在出席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新莫干山会议·2016)时表示,在中国进一步升级换代发展过程中,PPP是相对而言最容易取得多赢效果的一个创新事项。 
  点评:应当说,各级政府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不可谓不重视,相关政策也频频出台。然而,受限于整体经济增速趋缓和民营经济对投资回报分配的顾虑,项目推进速度不及预期。不过,近期财政部等20个部门已经联合启动第三批示范项目的申报,释放出新信号。据报道,与前两批项目相比,第三批主要为增量项目,且有民营企业参加的项目会加分,打分越高,入选的可能性越大。同时,随着各项配套制度逐渐完备,PPP项目的规范性也有所提高,因此,第三批示范项目可能会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或将一改此前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格局,更加注重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此外,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落实上注重保护民企利益,给予其公平竞争的机会和话语权;也唯有让民间资本安心、放心,才能形成真正的合作共赢。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改革待提速 
  在日前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全球化企业发展中国论坛”上,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从经济学家的建议角度来说,当前中国房市价格最好跟着通胀一起走。 
  点评:无论是2014年中后期的阶段性降温,还是当前从一线到二线城市的回暖甚至高烧,楼市始终关乎中国经济的发展。稳增长不仅看当前,更需顾及长远。深圳6平米“鸽笼房”受热捧、上海离婚登记需“排号”、多家上市制造业企业营收不及卖一套房、二手房业主毁约案例激增,种种非常规现象频频出现。在目前因城施策的指导方针下,地方政府渐渐成为楼市调控政策的主导者。而仅仅靠未来的风险警示,不足以让大多数地方政策制定者放弃眼前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因此,加速调整地方财政收入结构成为当务之急。地方政府应当多思考如何拓展财政收入渠道,调节财政收入结构,真正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此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技术创新推动金融创新 
  在日前举行的区块链国际峰会上,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透露,微众银行与华瑞银行联合开发了一套区块链应用系统,可用于两家银行微粒贷联合贷款的结算、清算。该系统已在9月投入试运行,未来将与更多银行合作。 
  点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而金融业对经济环境变化、消费者需求变化乃至其他行业的变化都高度敏感,而技术创新正是金融创新的关键支撑。作为一家没有物理网点的互联网银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望让微众银行与其合作银行全面、实时、高效地了解信贷及资金交易信息,进行实时头寸监控,免除清算对账的繁重工作,节省人力成本。可以预期,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以及商业形态、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新业务模式、新金融产品将蓬勃涌现,也会对技术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对此,监管方也需紧跟而上,在政策制定、监管技术等方面与时俱进,防范风险。 
  (点评人:马梅若)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投资热火朝天掘金受益主题基金(名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