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GDP救心丸还是新庞氏骗局?


来自:财联社晚间内参     发表于:2016-10-24 01:59:05     浏览:498次
编者按:平安证券固定收益石磊:对于ppp,资本市场再次与固收市场产生了不同的认识,首先这主要是国有企业、地方zf和金融机构的游戏,一个出力,一个出信用,一个出钱,说白了就是个政府分期付款模式,分期付款是什么?如果项目本身回报不行,就是个容易诱发超前消费的模式,是个实质性杠杆巨大的模式,负债主体是地方zf信用,规模巨大,还有那应收账款质押形成的派生信用,企业在其中获得了较好的分配地位,但也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透明。系统性风险增加,所有压力都金融机构的资本和汇率上。


最近PPP真是特别火啊!除了网上各种段子”啪啪啪“、3P等,在今年A股行情如此惨淡的局面下,龙头公司东方园林、龙元建设等半年涨幅就高达100%以上,让人叹为观止。


业内分歧也不小,很多卖方认为PPP行情才刚刚开始,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还将持续。各种关于模式转变、基础设施基金、基建投行的等故事也层出不穷。


首先声明,我既不是建筑行业从业者,也不是卖方,也没啥利益在其中。这里也仅仅提一些自己的思考,谈不上结论,也许过两天事态发展变化了,我的判断也会随着改变。这里只提一些我的困惑。


图:龙头公司东方园林、龙元建设等半年涨幅就高达100%以上,让人叹为观止,是否行情才刚刚开始?



测算未来10年PPP项目总规模可能高达34万亿


根据 PPP 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要求,每一年全部PPP 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应当不超过10%。由于 2015 年地方财政支出为 15 万亿元,意味着可用于政府付费类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类 PPP 项目的政府财政支出上限为 1.5 万亿元。假设: 1)每年财政支出增长 6%左右,2)PPP 项目平均合作期限为 20 年, 3)10 年内 PPP 项目所需的财政支出达到上限, 4)PPP 总投资额中 50%靠政府付费, 5)基建投资年均增长 12%,则未来 10 年 PPP 项目总投资规模高达 34 万亿元,年均投资 3.4 万亿元,约占基建投资的 13%。


图:PPP项目金额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超过13万亿了,但执行阶段的比例尚不算高


然而在这些光鲜的表面下,依然有不少困局


PPP: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又一利器,是否是新的影子银行?


与之前央企拿的项目作对比,民企接的项目各个地域的都有,其中西部地区、三四线城市、县区级项目较多。民企承接PPP项目较国企处于劣势地位。龙元建设是民企中较大的建筑企业,其项目与国企对比略显下风。另外以东方园林的项目为例,其PPP项目遍布全国各地,但多在三四线城市,区县级项目居多。我们选取了部分项目所在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列在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部分地区若上马该PPP项目则对其财政产生较大压力。


想起来之前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不断博弈的核心就是要控制住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而PPP项目不外乎把一个过去3-5年建设期结束就需要付款的基建项目变成了一个更改名目可以用20年分期付款的,并且不计入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子银行模式。


图:东方园林部分项目所在地区的财政情况:有不少地区不仅地方财政本来就入不敷出,而且PPP单个项目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就高的惊人。


建筑类公司:财务游戏,现金流大幅恶化


绝对大数PPP项目都是非运营型,不过是20年分期和金融创新


PPP分运营型和非运营型,但我们看下来恐怕90%以上都是非运营型,和运营没啥关系。非运营型PPP本质还是个20年分期付款的基建项目而已,不过中间通过SPV公司加杠杆也好,包装也好的模式而已。


图:龙元建设PPP项目,和运营没啥关系


图:龙元建设40亿泉州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仅仅获得包括停车场、沿线广告牌的运营权益,在泉州这类三四线城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本质上就是个建设、分期付款的模式而已。



大部分SPV公司依然是建筑类公司控股,事实证明目前SPV公司加杠杆遇到不少问题


在控股的局面下,不论上市公司采用何种财务准则,并不并表,现金流做不了假,钱还是得出的,而政府付款周期却变成了20年


图:东方园林PPP项目公司股权投资款明细


图:龙元建设PPP项目公司股权投资明细


SPV控制力强的局面下,短期有利于释放利润释放,期限上更加迎合短期诉求


在SPV控股的局面下,其与施工方的利润确认本质上是一种关联交易,可以很方便的将短期利润释放给上市公司,以迎合短期诉求。而SPV所受到的损失将作为资产端而在20年进行折旧摊销,短期几乎看不见。


图:龙元建设PPP项目短期毛利率明显高于其他施工项目


在这种局面下建筑类公司的核心诉求从2B变成了2F (to 金融机构)


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融资,因为注定投资性现金流非常糟糕


PPP项目的实施会对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总结了PPP对相关现金流的影响。就目前观察到的数据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PPP项目与原有BT、BOT项目一样,需要很多的前期投入,使得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甚至负得更多,如龙元建设、美晨科技、美尚生态;另一种是PPP项目使得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变好了,但是由于PPP项目公司前期需要投资款,使得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产生恶化,如铁汉生态、东方园林、腾达建设。


图:PPP对现金流影响统计


以东方园林为例,由于SPV公司并不并表,SPV公司支付的工程款将看成一项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公司PPP项目公司投资款将看成一项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好转,但另一方面,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15年和16年剔除了公司几个重大收购的影响)大幅恶化。


图:东方园林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和投资活动净现金流情况


SPV融资的挑战?市场YY的70%负债率加到90%太过理想


目前而言,SPV项目的回报率普遍在6-7%左右,受制于地方政府预算压力以及监管压力,地方政府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大规模输送利益,另一方面,受到国有企业、央企建筑类公司的项目竞争,留给民营SPV的普遍利润率在6-7%。在扣掉发行费用,坏账准备等费用后,给到理财投资人的收益率很难超过4-5%。


尽管在今天市场收益率不断下滑的状态下,比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下降到2.8%的状态下,这类4-5%低风险类资产(隐含政府20年刚兑预期,其实还是不能说完全无风险)也是有吸引力的。但在银行资金、保险资金较难进入(银行已经为项目提供70%贷款情况下,继续提供理财资金提高到90%杠杆率的情况下,很难对应低成本资金),大量需要通过理财资金,通过优先、列后模式进入的状态下,并非没有压力。特别是考虑到与这些项目竞争还包括收益率超过10%的房地产融资项目,收益率可能12-15%的股权类(比如乐视老贾类项目)


尽管收益率不断下滑,但P2P网贷依然有8%左右,通过银行渠道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仍然在4%左右。如果不能通过银行渠道发行便宜的理财资金,PPP的SPV项目公司较低收益率融资依然面临挑战。(银行已经为项目提供70%贷款情况下,继续提供理财资金提高到90%杠杆率的情况下,很难对应低成本资金)。



远大于自身体量的订单?如何评测?如何执行?


其中几家民营公司接PPP订单之猛让人咋舌!都达到2015年收入的1倍以上,东方园林甚至高达11倍。对于此不免有不少疑问?


当地政府在进行PPP招标的时候难道没有严格审核申请方的资金、项目实施能力么?一下子这么大的PPP订单上市公司是否有能力执行?


如前文所述,PPP订单在SPV不能充分转嫁的情况下会对现金流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这些上市公司难道不算算能不能接下来就不管三七二十应标了么?



海内外对比的误区:运营是核心


为了吹捧PPP行情,各种各样的卖方以及市场声音也在加大这个故事的级别,以及让他更加丰满,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海内外比较。


图:法国万喜集团( VINCI Group)是被提及最多的,其股价从2000年到2007年股价上涨10倍,而且当前估值也处于较高状态。


但与目前国内的PPP建筑公司不同的路径是,万喜有明确的运营转型思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法国一半的高速公路已由公司经营。目前其占收入仅有15%的特许经营业务提供了营业利润的60%以上。而如上所示的,绝大多数的PPP建筑公司根本不是运营型项目。


图:特许经营收入占万喜公司收入15%左右


图:特许经营利润占万喜公司利润60%左右


PPP博弈图谱分析:看清利益关系


总结一下,下图是我对PPP博弈关系的梳理


1,不管并表不并表,当前70%或更高控股状况下,建筑类公司+SPV公司应该被当成一个主体来看待


2,表面上建筑类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改善,利润率提高,但代价是如果不充分稀释SPV股权,整体现金流被拉到20年,比原有模式更加恶化


对于建筑类公司而言:


1,SPV公司付款更及时,地方政府拖欠问题减少,经营性现金流改善


2,SPV同时又是建筑公司控股时倾向于结算更多当前利润,体现出来是整体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施工环节利润变高


对于SPV公司而言:


1,SPV回款周期漫长,回报率普遍低于7%


2,运营型资产较少,大部分属于非运营型或少量运营型,主要现金流来自于政府预算支付


对地方政府而言:


1,由于官员的政绩导向以及任期因素,难以抑制的投资冲动;


2,大量地方政府严重透支预算


对银行而言:


1,政府信用背书下的贷款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影子银行的一种表现;


2,普遍要求SPV股东方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因此,2F 恐怕才是核心诉求,一起来玩场游戏


VC投资行业最怕投中2vc的项目,但二级市场未必,因为大家的持股时间都可以很短,各取所需,关键是如果明白这其中恐怕是场游戏,就简单很多了。

不出意外的是这几家最为积极的民营上市公司普遍都有再融资、股权激励、甚至未来减持的诉求。


先将公司做大再说是这些公司与政府、与金融机构博弈的核心要点。趁着现在股价猛涨,卖方拼命忽悠的大好局面下,做大市值,融资,减持恐怕是未来的节奏趋势。作为买方的参与方不妨揣着明白装糊涂,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相关阅读:


梁红团队:PPP能否逆转民间投资下滑势头?财政政策(将)如何发力?


2016-09-01 中金金网


 
PPP能否逆转民间投资下滑势头?



我们预计,PPP对今年基建投资拉动不大,随着更多项目落地,明后年PPP投资将加速。由于大的PPP项目国企参与更多,PPP占民间投资比例不高。


总体上,PPP有助于提升效率,但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财政政策未来应当更加侧重于公共服务支出和减税。


评论
全国PPP项目规模有多大?

去年以来发改委和财政部建立了PPP项目库。发改委去年推介了两批PPP项目,1331个项目总投资额3.5万亿元,还和全国工商联联合推介了一批PPP项目,投资额约9500亿元。财政部今年3月对外公开了PPP综合信息平台数据,截至6月底,财政部项目库包含9285个项目,总投资额10.6万亿元。

两部委PPP项目库之间存在一些重复,剔除重复项目,发改委和财政部PPP项目库总投资额大约14万亿元。除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之外,不少地方还建立了省市级PPP项目库,全国PPP项目总投资额更大。

PPP对基建投资有多大贡献?

根据财政部PPP项目库统计,6月底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投资额1万亿元,约占其项目库总投资额十分之一。截至7月底,发改委项目库签约项目投资额也达到了1万亿,但是从签约到项目开工还有一定时滞。考虑基建项目平均3~5年的建设周期,以及年内还会有更多PPP项目落地,预计今年完成PPP项目投资额5000亿元左右,约占全年基建投资3%。

目前财政部第三批示范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申报项目投资额2.2万亿元,PPP项目库将进一步扩充。随着项目落地率上升,未来几年PPP投资将加速,年均投资额可能达到2~3万亿,占基建投资比重可能达到10%。

PPP带动多少民间投资?

PPP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部门投资,但是和国外不同的是,中国PPP项目吸纳的社会资本包含国有企业,并且以国企为主。财政部105个落地示范项目签约的社会资本中,国企占55%,民企占36%,其余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如果以投资额衡量,民企的比重更低。财政部项目库中规模前20%的PPP项目投资额约占80%,大项目对企业资质要求高,国企参与比例高,而民企参与的项目平均规模偏小。

因此,PPP对国企投资拉动更大。预计PPP今年带动民企投资1000~2000亿元,占全年民间投资的0.3~0.5%。未来几年,PPP占民间投资比例可能上升至2~3%,占比仍然不高。


PPP能否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效果?

去年财政部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了1800亿元PPP融资支持基金,并于今年成立政企合作投资基金公司。基金首批投资金额55亿元,参与项目总投资额819亿元,撬动约15倍投资,1800亿元基金有望带动2万亿元PPP投资。公共部门投资引入PPP模式放大了财政政策对基建投资的支持效果,但是社会资本提供一部分资本金后,余下大部分资金仍然依靠银行贷款或者其他债务融资,包括政策性银行发放的贷款,PPP项目资金仍然需要信贷支持。

总体上,基建投资引入PPP模式有助于提升效率,完善产权制度,改善政府与市场关系。但是,基建投资持续高增长,边际效益也在下降。未来政府支出应该更多投向公共服务,同时通过减税让私人部门配置更多资源。


来源:《中国宏观简评*PPP能否逆转民间投资下滑势头?》日期:8月31日  作者:刘鎏-中金公司分析师S0080512120001,梁红-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S0080513050005


 
财政政策(将)如何发力?
2015年以来,中国从“实际不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财政宽松,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则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而逐步规范化。近年来,“广义财政负债”的规模迅速超过了国债,其中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城投债和政策性银行债[1]

财政宽松主要通过加快财政支出增速

而非降低税费来实现

实际财政收入同比增速仍然持续超过预算增速。尽管在狭义的财政赤字范畴内,消费和社会福利相关支出的占比有所上升,但大部分的准财政扩张旨在拉动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以来,狭义财政赤字的完成进度较去年小幅加快,而财政存款的投放速度落后于去年。但是,年初至今广义财政的扩张力度远超去年同期。我们估算,今年前7个月“广义财政宽松”的规模达到GDP的2.1%(不包括地方政府发行的置换债券),而去年同期仅为0.1%。

此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也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投资效率有待提高,“闲置资金”亟需盘活。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7月“广义财政负债”增加3.5万亿的同时,政府财政存款增加了1.4万亿,而公共机关团体存款增加了2.2万亿。
[1] 本文的政策性银行债均不包括专项建设债券

来源:《中国宏观专题报告*财政政策(将)如何发力?》日期:9月1日
作者:易峘-中金公司分析师S0080515050001,梁红-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S0080513050005
财联社APP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项目政府采购不应“缺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