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资讯】财政部:融资平台2015年后举债不属于政府债务!


来自:机电信息杂志     发表于:2016-11-09 12:07:12     浏览:360次

11月4日,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厘清政府债务范畴,明确表示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预算法生效之后,融资平台举借的债务依法不属于政府债务。

为了堵住违法举债渠道,财政部今年组织专员办核查部分金融机构要求地方人大或政府担保承诺情况,制止部分地区违法违规担保承诺行为,还再次组织对融资平台债务的调查统计等。

通过系列工作,虽然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发现一些新问题,如局部地区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个别地区风险超过警戒线、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存在不规范现象等。

据悉,2016年我国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GDP)可能跟2015年相差不多,仍然为40%左右。

平台债不是政府债!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重申,2015年之后,除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范围,依法是指地方政府债券,以及清理甄别认定的2014年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

融资平台公司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什么关系呢?新预算法实施以后,地方国有企业(包括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依法不属于政府债务,其举借的债务由国有企业负责偿还,地方政府不承担偿还责任;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新预算法以及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43号文,均明确了融资平台不得替政府举债,但实际情况却远非文件上切割得那么清楚。很多融资平台公司仍在替政府举借债务,用于当地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同时,融资平台公司偿债来源多为地方财政收入。

为此,财政部今年展开系列工作,试图堵住这些违法举债渠道。如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担保融资行为,组织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核查部分金融机构要求地方人大或政府担保承诺情况,致函督促其整改,要求不得强迫或接受地方政府担保承诺等。

此外,10月份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展开对融资平台进行债务摸底,除了存量债务,还对PPP项目等财政支出情况进行统计。 

2016年政府负债率或仍为40%左右

在一系列工作之后,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对于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风险,有如下判断:“根据相关指标评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领域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局部地区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个别地区风险超过警戒线、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存在不规范现象等等。”

按照财政部对地方政府债务范围的界定,2016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17.18万亿元,包括2014年底清理甄别后确定的地方存量债务15.4万亿,以及2015、2016年经全国人大批准新增债券规模1.78万亿元。

2015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9.2%,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计算,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8.9%,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2016年,经全国人大批准,新增中央政府债务限额1.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18万亿元。

财政部表示,随着2016年GDP的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预计到2016年末负债率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今后,我国GDP和地方财政收入仍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也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提供了根本支撑。

开前门,堵后门

对于下一步地方债管理,财政部表示将坚持“开前门、堵后门”的改革思路,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堵住各种不规范渠道,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具体而言包括:

一是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督促地方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规范政府举债程序。

二是合理安排新增债券规模。充分发挥政府债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好“前门”,满足地方政府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地方稳增长、补短板。

三是继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减轻地方政府利息负担,缓解地方偿债压力,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四是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融资。严肃落实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政策,并继续发挥转型后的企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五是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和预警,坚持法治化原则分类处置风险事件,依法实现债权人和债务人合理分担风险。

六是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建立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日常监督机制,依法加大查处和曝光力度,对违法违规的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会同有关监管部门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实务——联合体的法律分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