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对环保投融资的影响


来自:给排水O2O资源对接     发表于:2016-11-16 06:33:07     浏览:408次

PPP模式是拓宽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实现社会资本与环境保护需求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符合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的客观需要。环境领域推行PPP模式会对环保投融资格局与政策带来四个方面的主要影响。

环境公共服务领域社会资本投入将日趋占据主导。PPP模式将带来以财政投资为主的公共服务投资格局向以社会资本为主的公共服务投资格局转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渠道将进一步拓宽。作为投融资模式重大创新与项目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PPP模式已成为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将有利于公共服务领域环境保护市场进一步开放。

 


运作模式与投资回报机制将不断创新。建立投资回报机制是环境保护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前提条件。绝大多数环境保护项目,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机制,推行PPP模式,必须要在项目运作模式与投资回报机制方面开展创新。对公益性项目而言,除采用政府付费方式以外,还可以鼓励不同类型项目捆绑、资源组合开发等盈利模式创新。资源组合开发等创新模式可以撬动社会资本环保投入,将成为筹措环境保护资金的新途径。

 

环保资金使用将逐步转变为效果导向。按效付费的资金使用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推行环境绩效合同服务,强化资金投入效果是顺应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需要,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重要举措。推行环境绩效合同服务,将更加强化资金投入的环境效果,资金投入绩效将逐步与财政资金分配、政府付费等挂钩,财政资金使用将由买工程转变为买服务,将推进环境保护投资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环境保护项目重投资、轻效益的现象也将得到一定改观。

 

PPP模式将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变革。我国传统的财政环保专项支出方式,以项目建设阶段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主,且专款专用,不得改变资金使用用途。在PPP模式下,按效付费的资金使用方式是未来资金使用的方向,同时,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将更加强化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为适应PPP模式的特点与需求,财政环保专项资金在使用方式上需进一步优化,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在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的基础,将资金使用方式逐步扩大到政府购买环保服务。

 

环境PPP项目推进需分清轻重缓急。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广PPP模式,利好PPP模式的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要避免盲动,不为PPPPPP。环境PPP项目要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解,确保与当前环境保护重点任务、投资方向保持一致,确保PPP项目的环境效益与本地区环境质量改善需求一致,将资金用于最为急需且具备条件实施的项目。



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尤其强调其可操作性。综合整治类项目涉及面较广,项目类型较多。有些地方在组织环境综合整治类PPP项目过程中,存在贪大的错误思想,往往将污水处理、垃圾处置、湖泊保护、安全饮水、河道治理等不同领域和类型、不同实施主体的项目整合捆绑成一个项目实施,对选取确定社会资本方和项目融资都造成较大困难,严重降低了项目后续实施的可行性。

 

环境PPP模式推进需加强政策引导和模式创新。环境领域推进PPP模式,有其自身的必然需求。若单靠政府提供,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效率将非常有限,相关规划确定的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也将难以得到保障。要针对投资回报机制缺乏的现状,在价格、收费、补贴等政策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应考虑采取治标的思路,推进投资回报机制与模式创新。


加强监管是环境PPP项目发挥环境效益的关键。有别于市政、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环境保护领域PPP项目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方可保障环境效益发挥。尤其是涉及采用资源组合开发模式的环境保护PPP项目,在合同设计阶段就要明确相关监管要求,以确保社会资本对PPP项目的运行投入。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政府特许经营权PPP项目实操七步流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