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统一市场准入,创造平等投资机会;
二、创新投资运营机制,扩大社会资本投资途径;
三、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和方式,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四、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五、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我们不难看出,上述一系列的政策规定,都旨在利用杠杆优势,充分发挥有限的政府财政资金的作用,来撬动广大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公共项目,进而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资金来源,提高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的财务稳健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品质,达成更高的经济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我国PPP模式起步较早,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尝试,各地、各行业基本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运营模式及合作方式。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南湖基金小镇和海盐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就是PPP模式的一个运用。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PPP模式的运用解决了最重要的政府财政资金压力,拓宽了融资渠道,对合作方的选择,也分散了小镇投资建设的风险,同时,也为广大的社会资本提供了投资领域。
再比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拆迁合并居住区等领域也是遇到了财政资金缺口巨大的瓶颈,单纯依靠本级政府财政和上级拨款已经满足不了政府在行动中所需要的资金,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推进项目的运营不仅关乎到了政府的政策实施,也关乎到了社区的稳定和发展,而PPP模式的运用则给当前的困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PPP模式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使其具有了良好的运作基础,加之当下有利的政策导向和稳定的投资回报都给PPP融资模式提供了很大的优势和可行性。可以预见,PPP模式的市场活力将会进一步提升,交易金额将继续提高。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PPP模式在提供了具有巨大优势的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考验。比如,与公共部门相比,PPP模式也势必导致私营机构融资成本较高,当下PPP模式普遍采取的特许经营制度也不利于充分的市场竞争,再涉及多个参与者的合作中也不利于提高该模式的运营效率。
正如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锋所言,推行中国式PPP,要准确把握PPP模式的核心要义,要注重选好适合PPP模式的项目,要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要精心确定项目的融资方案,要签订规范的合同文本,同时建立多元化的推出机制,要重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PPP项目,建立联审机制,发挥部门合力,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类模式。
当然,推行PPP模式的任重道远,我们期待着PPP模式更好的明天。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