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吹响冲锋号PPP模式或成助推器


来自:中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     发表于:2016-07-07 04:48:06     浏览:396次

         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要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并在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允许地方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62个综合试点城镇名单的确定,新型城镇化将全面进入加速阶段,同时带来融资模式的重大变化。”在仔细研究座谈会精神之后,一位地产业者如是认为。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清晰化,PPP城市运营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将破茧而出。所谓PPP模式,即公私伙伴模式,它是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基于具体项目的一种合作融资模式。

??恰逢其时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今年3月份曾表示,预计2020年城镇化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4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每个城镇化建设项目资本金,按70%通过市场融资来算,地方每年将通过市场融资5万亿元,这笔资金完全依靠政府发债在目前不现实。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 17.89 万亿元。其中,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余额达 6.97 万亿元,占比高达 39%。很显然,传统的地方政府项目投融资平台已无力解决新型城镇化所需的巨大资金需求,PPP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寄予厚望,政府在引入资金的同时,也有望引入更有效率的私营资本的管理机制。

??“在当前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体制、着力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推广使用PPP模式,不仅是一次微观层面的操作方式升级,更是一次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变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如是描述PPP模式的意义。

??“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大量投入以形成有效供给的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二是公用事业;三是公共服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会长贾康认为,这三方面都是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无论政府投资或是私人投资提供,都存在严重不足或缺陷,因此从国际经验看,这三方面的投资都经历过政府投资到私人投资再到目前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公私合作的模式投资,实践证明较为理想的模式是公私合作的模式。

??资料显示,在众多发展中国家,这一模式成为通讯、能源、电力、水利等领域主要采用的建设模式。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PPP模式也凭借其有效提升公共项目建设和运营效率、缓解政府部门公共财政支出压力的优势被广泛采用。

??以美国为例,其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从1990 年到2010 年加大私营部门参与力度,使同期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工程中投资金额从不到3 亿美元增加至30 亿美元,并通过效率提升,使单一项目成本约下降7%-10%。

??反观国内,尽管PPP模式进入时间并不晚,但长期以来政府部门角色固化以及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合作模式等各方面不成熟,使得这一模式一直发展较慢。而随着政府定位越来越清晰,整体对民营资本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PPP模式的优势终于得以显现。

??贾康认为,通过公私合作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涵盖融资机制,还将直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更加及时、高效的提供与运营,从而达到推动城镇化进程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探索多赢

??“如果仅仅限于通过公私合作进行融资的话,可能会囿于种种制约条件导致项目失败。”贾康认为更应该强调公私合作的管理功能,因为PPP模式具有的伙伴关系、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的特征,使得可能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的产品或服务,并将整体风险最小化,同时还可以让参与其中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稳定的投资回报。

??对民间资本来说,参与PPP模式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政府分担了部分资金,减少了压力,也分担了风险;政府垄断性较强的高精尖基建领域由政府主导向私营企业开放,能抢占先机的企业则可在技术经验上先人一步,竞争力提升。

??事实上,这一模式在国内已有成功应用。以打造产业新城模式著称的华夏幸福即是采取PPP模式,其创造性地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运营机制,企业先垫资进行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招商、园区管理等一系列的管家式服务,从而获得后续招商引资的高回报。

??然而,如何公平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府主导公共项目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数据显示,华夏幸福2011年至2013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4.4%;今年上半年仍保持强劲增长,营业收入达到114亿元,同比增长近3成,公司目前累计接受委托的园区面积超过1830平方公里,累计签约投资额 1,375亿元,估算产业发展服务累计可结算额达 186 亿元,从而真正实现了政府、企业与所在区域民众的多赢。

??浙江省国资委旗下地产上市公司——嘉凯城亦是这一模式的实践者,目前正在长三角经济强镇倾力打造的、融合公共服务配套与体验式商业业态于一体的一站式城镇服务平台——“城市客厅”采取的就是PPP模式:嘉凯城负责项目的建设及建成后物业的运营和管理,业态中的政府公共服务配套如社保服务中心、水电煤气缴纳等则在建成后部分由政府回购,政府负责监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价格和质量。

??嘉凯城在“城市客厅”中引入的PPP模式解决和完善了政府公共服务支撑,这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而政府的公共服务配套这种特色业态的植入又为企业项目带来人流并形成竞争壁垒,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广大城镇居民则获得了在家门口享受到城市级的生活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李明哲解释:“在 PPP 模式下,政府不再是公共产品(服务)的投资者和生产者,而是向私营企业采购大宗产品(服务)的机构。政府描述产出要求,与私营企业签订20—30年的长期采购合同,私营企业按合同生产本该由政府生产、提供的产品(服务)。”

??贾康亦认为,不应该只强调PPP模式的融资功能,“真正最值得追求的是从筹资、融资的层面升华到管理创新,整个综合绩效水平的提高,而造福于整个的人民生活和民族的现代化。”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荐读】国常会聚焦PPP模式“痛点”配套政策给力落地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