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8期・摘要


来自:学习与探索     发表于:2018-08-30 23:36:13     浏览:231次
与哈维面对面:高擎马克思的思想旗帜(笔谈)

大卫·哈维,张一兵,夏铸九,叶超,强乃社

        编者按:现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的大卫·哈维(以下简称哈维)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目前被南京大学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聘请为外籍教授。2018年5月26日、27日,南京大学哲学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了“与哈维面对面:哈维思想研讨会”,邀请全国从事马克思主义和地理学的学者与哈维面对面探讨当今世界的空间与资本问题。研讨会上哈维作了以“普遍异化”为题的主旨发言,来自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张一兵教授、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的夏铸九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叶超教授、《哲学动态》的强乃社副编审分别就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市空间修复、空间生产和后殖民批判问题与哈维进行了对话沟通,本期特将关于上述问题的精彩观点呈现给读者。

2
都市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城市问题

车玉玲,宋杰

        资本主义自诞生以来一直在飞速发展,同时其内在的固有矛盾也如影相随。资本主义自身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缓解与克服这种内在的矛盾。从罗斯福新政到福特主义、凯恩斯主义,不断地自我调整。进入1970年之后,找到了新的途径——城市空间生产,这一途径确实非常有效地缓解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但同时自身也有其局限性,造成了人与城市的异化,积累了很多问题。如人的精神困境、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很可能引发新的危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解决当代的困境与危机、反抗资本主义的革命焦点是城市空间的控制权即“城市权利”。超越资本主义未来的理想社会形态将完成于城市,因此城市应当以不同于资本逻辑的新价值观来建设。

3
自然观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进程的经济哲学反思

平成涛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不仅是一部中国人释放欲望追求财富的历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改写的历史,中国人的自然观念经历了历史性的变迁:“人定胜天”的自然观念、在“天人关系”的反思中萌动的现代自然观念、把自然纳入商品体系而深度推进的现代自然观念,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所确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方位即以自然与人的共生共存为根基的生态观念。对这一自然观念变迁的经济哲学反思,不仅是一个思想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历史实践问题,它内在地映射着中国现代性发育发展的历史,更深刻地寓意着这一历史的自我界划。

4
批判性反思与建构性展望——第一届全国“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综述

金卓,周爱民

5
莱纳·弗斯特规范的宽容理论研究

蒋颖

        弗斯特的宽容理论是从宽容的一般概念出发。他分析了构成宽容概念的“反对”“接受”和“拒绝”三个要素,同时也看到该概念自身包含的两条界限和两个悖论。弗斯特认为,要建立一种规范的宽容理论必须要为宽容划定实质性的、规范的界限,并有说服力地解决悖论。他总结了政治语境中四种不同的宽容观,认为建立在“质的平等”基础上的宽容观最为恰当。在论证过程中,弗斯特首先用正义辩护的基本原则——互惠性与普遍性区分了具有绝对强制力的道德规范与多元的伦理价值观。接着,他阐释了宽容在不同辩护语境下的界限:依据互惠性和普遍性原则,对道德规范绝对服从,对多元伦理信仰及实践宽容。这种宽容既是正义的美德,也是理性的要求。最后,弗斯特用建立在互惠性与普遍性基础上互相尊重的宽容解决了宽容概念本身包含的悖论。

6
霍耐特社会法哲学中的正义与分析维度

翁少龙

        霍耐特承认理论所展现出的社会法哲学向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稳定的结构。从社会分析的视角出发阐发社会正义的具体实现路径,在对道德理性的制度化设置中将主体性置于社会总体的制度规范之中,可分析的社会正义在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之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人们的道德确信使得他们在遵守社会规范上具有其自觉性。

7
组织衍生型社会企业的实践逻辑及其反思——以长春心语协会的发展为例

崔月琴,金蓝青

8
社会企业的新增潜力空间及其实现方式:以残疾人就业领
域为例

陶传进,张丛丛

        在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中,社会使命与市场利润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张力关系,但将社会使命带入市场后,社会企业可以以组织能力为中介,与市场运作相融合,创生出不同程度的潜力空间。其中,组织能力是一个主要因素,包括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随着组织能力的提升,社会企业可以在市场上承载更多社会目标,实现其价值的扩大化。

9
日本劳动整合型社会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以Wappa之会为例

郑南,庄家怡

        日本社会企业发展受到美国与欧洲两股潮流的影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企业发展类型,Wappa之会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为了争取身心障碍者的平等权利,Wappa之会四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创建没有歧视的、共同工作、共同生活的地域社会”这一社会目标,通过不断创新与开拓市场增强了经济实力,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与行政的交涉战略,也通过构建社会网络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劳动整合型社会企业的典型案例,Wappa之会的成功显示了社会企业发展的另一种路径和可能性,也证明了社会企业可以是现代社会新公共性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党的建设的合理性逻辑

刘卓红,王彪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地位决定了党的建设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合理内涵和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加强党的建设既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以执政能力现代化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因此,深入理解和把握推进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当下中国共产党开展制度建设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1
积极治理:“不能腐”的制度建构

刘畅

        “标本兼治”的“不能腐”是今后中国腐败治理的重心。以腐败风险预防为理念的积极治理,由于注重在公权力生成、分配、运行等阶段通过权力监督和权力制约减少腐败发生的可能,因而成为“不能腐”治理的最优选择。在积极治理下,应建构具有预防腐败功能的“不能腐”制度,重点在于确立以政府信息公开、官员财产申报、裁量基准、防止利益冲突、正当程序等为核心的“不能腐”制度体系,以提升“不能腐”的治理效果。

12
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职能的发展变迁与制度实践

陈宏宇

        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之一,它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民政协职能的制度体系。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对于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人民政协职能建设,既要挖掘存量资源、又要推动增量创新,从而在观念转变、制度建设、程序完善以及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13

规则—程序型自治: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治理效应——以鄂皖赣改革试验区为对象

邓大才,张利明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不仅带来了良好的产权效应和经济效应,而且引发了重大的治理成效,解决了30多年来农村村民自治难以有效落地的难题。一些地方在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框架规则、执行规则、操作规则,农民通过讨论规则、制定规则、落实规则来促进改革,实现自治。同时,改革的推进也创设出一系列程序,构成了有效自治的基本框架和规范。这种以规则、程序为载体、为核心的自治,形塑了一种规则—程序型自治,促进了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规则—程序型自治的形成主要由利益性、复杂性、权利性、强制性这四个因素决定,根据规则性和程序性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自治。

14

实质公平:共有产权良性治理的实现逻辑——以安徽唐湾村公山治理为个案

肖盼晴

        对于地域性共有资源的利用而言,“共”的管理方式比“公”或“私”的管理方式更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践证明,实质公平原则在实现共有产权良性治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实质公平原则对所有权的各项权能进行质的分割,可以有效地实现共有产权的整合,实现共有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反公地悲剧”和“公地悲剧”的发生。另外,实质公平是形成和维持集体行动的要因。因此,在地域性共有资源的治理中,应重视实质公平原则的贯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集体行动的形成和维持,进而实现共有产权的有效、可持续利用。

15

北极资源开发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路径——以共同开发为视角

罗猛,董琳

        北极大部分地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共同开发符合各方利益,遵循了中国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参与北极事务的基本原则,是和平解决当前围绕北极资源开发产生的诸多争端的发展方向。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日益凸显,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利益,环北极八国早已陆续提出划分海域主权、扩张大陆架等主张,但由于治理机制不完善、各国主张的法律依据各不相同导致了进一步的争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普遍适用于国际海洋的法律规范,但其并不是专门适用于解决北极争端的制度体系,致使北极资源权属仍存在诸多争议。当前国际范围内存在南极机制、斯瓦尔巴机制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机制,这三种争端解决机制各有利弊。对于解决北极资源开发问题,应当建立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适用基础,以共同开发为实现路径,以谈判协商为主、调解为补充的多层次争端解决机制。

16
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的利益共享审思

吕琪,李志文

        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利益的分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集中点之一,发达国家试图最大化地占有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利益,而缺乏直接进行资源开发的发展中国家则将利益共享作为其参与资源开发利益分配的重要途径。目前,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开发制度仍在形成之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利益共享机制也尚未确立,而正在制定中的“开采规章”将成为决定资源最终分配格局的关键要素,其中,利益共享是核心问题之一,关乎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基于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中利益共享所根植于人类共同遗产的法律性质及资源之上的财产权关系,利益共享存在着调控资源开发进程和风险分担的价值目标,需要在三维的结构框架下完善规则、机构与机制三位一体的利益共享路径。中国作为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的利益攸关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导利益共享的制度和机制向兼顾激励投资与共享收益的方向发展,积极拓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共赢。

17
“中兴事件”对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敲响了警钟

贾根良

        政府采购在美国计算机、大飞机、芯片产业和互联网等众多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霸主地位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与美国的做法相反,“中兴事件”揭露出我国一直没有利用政府采购推进自主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发展,这是导致美国在“中兴事件”中攥住我国信息产业命根子的主要根源。“中兴事件”揭露出的触目惊心的事实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它对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提出了严重警示。在外国产品垄断了我国绝大部分高端产品市场的条件下,政府采购就成为在国内市场为自主核心技术及其高端产品的试用机会和成长壮大创建“根据地”的唯一途径。诸多因素说明,目前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的条件是非常不成熟的,匆忙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对于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大政方针是极其不利的,我国应该暂缓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

18
路径构造理论与演化经济学:分离还是融合?

傅沂

19
感性与理性、道德与法理:基于演化视角下中西经济思想的渊源比较

柴毅,施晴

        经济思想的演化具有连续性和传承性。我国经济问题的解决对策是“西为中用”,当前强调西方经济思想的中国化而忽视传统思想的现代化,使西方理论在现实经济面前产生 “水土不服”,如何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对未来是经济学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源头上对比两种思想发现,东周与古希腊的经济思想相映生辉,共同创造了思想史的辉煌;中西方经济思想的耦合性是思想文化在约束条件下的现实表现、差异性是现实条件的真实需求。中西经济思想在源头时期并未体现出面对资本主义的被动性与适应性。

20
PPP模式下公共品有效供求研究

尹音频,闫胜利

        PPP模式作为私人资本参与公共品提供的重要方式对于缓解我国财政收支矛盾,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品的“刚性需求”发挥着巨大作用。PPP模式在涉及政府与私人资本的同时,社会公众是PPP模式下所提供的产品的直接利益相关方,同样也是PPP模式重要的利益主体,因此在PPP项目具体实施中不仅需要考虑如何对公共品进行有效供给,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对公共品的需求状况,综合政府、私人资本以及社会公众的意愿,协调好三方之间的关系,实现公共品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

21
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分担问题研究

高蒙蒙,汪冲

        探讨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担问题,对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具有现实意义。现有风险分担机制在风险分担的原则上、风险识别以及风险分配方法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却存在对各参与方的约束效力较低、在风险识别时模糊了收益风险、缺少科学的动态规划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为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埋下了隐患。当前,应为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分担提供良好的制度以及法律环境;将收益不足风险进一步细分,加强收益风险的规划和管理;建立风险分担的动态机制,以提高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2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23
媒介文艺学的理论建构与话语实践(笔谈)
24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导师介绍(十八)|独行快,众行远,导师带你走得更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