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广PPP模式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来自:工程建设领域资讯     发表于:2018-10-11 07:59:49     浏览:250次

湖北省强力推广PPP模式 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湖北恩施PPP项目的“1234工作法”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腹地,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市国土面积3972平方公里,人口80.55万人。按照恩施州委、州政府“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6+1”城市创建工作要求,恩施市将以“当好全州龙头、勇当武陵山排头兵、市域经济走在全省生态功能县市前列”为奋斗目标,充分挖掘本地优势,破解发展资金难题,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谋划项目32个 总投资近450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恩施市的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镇化建设需要交通、医疗、教育、城市治理等多领域齐头并进,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持续下行未见明显好转的影响,恩施市税收增速放缓,受地方财政支出紧张限制,市域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单靠财政拨款根本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财政资金紧张的瓶颈问题直接影响到市域经济的快速成长。

  改革项目管理机制,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恩施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推广运用PPP模式,推进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机制,是恩施市目前改变面貌、弥补历史欠账的唯一出路。

  恩施市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在园区建设、市政公用、交通运输、医院、教育等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高起点谋划市级PPP项目库项目32个,总投资442.66亿元。其中,落地4个,总投资28.76亿元;重点类项目9个,总投资104.1亿元;策划类项目19个,总投资309.8亿元。

  截至目前,恩施市已入财政部综合信息PPP项目管理库4个,总投资为28.76亿元,已入库的4个项目全部落地签约,高于州内平均水平。

  推出“1234工作法”

  在PPP项目推进过程中,恩施市在实践中通过“1234工作法”即一个目标,两个要求,三项保障,四个创新,助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个目标 加快PPP项目落地

  按照年初既定“落地4个PPP项目”的目标,细化工作安排,量化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严格按照计划,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督查、通报,定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督办,狠抓滞后环节,对照时间进度,集中力量攻破,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两个要求 规范高效落实工作

  一是规范操作,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的法规政策文件,严要求、高标准,出台了《恩施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和《恩施市财政局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内部职责分工》,落实PPP项目财政管理主体责任和财政管理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高效运行,恩施市推广运用PPP模式起步晚,但是坚持不懈,努力推进,通过“渝、湘、黔三省六地学习”等考察学习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走出山门,虚心问道,萃取真经,形成了跨越发展,短短一年的时间,已落地实施1个项目,完成采购进入合同谈判2个项目,进入采购阶段2个项目。

  三项保障 提升工作执行能力

  一是组织保障,设立PPP领导小组,统筹决策全市PPP工作,成立了市PPP中心,负责全市PPP日常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跟踪进度、总结成绩、查摆问题、细化任务、强化督办、压实责任,有力地化解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经济保障,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按照轻重缓急、逐步推进的原则,安排PPP顾问和重点推进PPP项目咨询机构工作经费和落地PPP项目资本金,并将实施的PPP项目政府支出责任纳入财政预算中长期规划,保障项目资金通畅。

  三是措施保障,把加快推广运用PPP模式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储备项目抓谋划,待建项目抓前期,在建项目抓监管”的方法,科学筹划储备项目,提高待建项目前期质量、分析总结在建项目情况的“三步法”,做到统筹兼顾,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四个创新 开创PPP工作新局面

  一是机制创新,建立“一个PPP项目、一名市级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张清单作战、一个专班推进”的“五个一”的推进机制,制定责任清单及作战图,明确责任单位,要求责任单位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同时实行简报制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定期与不定期方式召开督办会,有力地推动PPP项目建设进度。

  二是市场测试。在启动PPP正式采购程序前,政府方用以检验自己有关项目的方案设想是否符合市场参与主体如潜在竞标人、融资机构的意愿,引发其兴趣,并借此获得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反馈,对PPP方案进行调整完善,实现政企共赢的目的。

  三是专业把关。聘请专业顾问团队,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指导PPP项目规范高效运行,在“两报告一方案”专家评审前,顾问提前介入的审核工作,在合同谈判环节,请专业顾问团队参与谈判,排除违法、无效因素,防范法律风险,同时,通过合同法律审核环节与业务部门充分沟通,优化合同条款,保证合同目的的实现。

  四是简报制度。每半个月,项目实施机构将项目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报PPP中心汇总,由市PPP中心制定简报,及时上报政府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按职责督办工作完成情况。

来源:财政部网站

河北省开展投资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

近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投资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要求9月下旬至12月底,在全省开展投资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

本次行动的目标是使制约项目建设的要素瓶颈得到有效破解,影响项目落地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全年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实现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增速回升,民间投资增速持续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

结合全省“双创双服”和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现实困难。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对照年度目标和工作任务,拉列清单、压实责任,确保完成本年度任务目标。各级政府要转变投资理念,把握好投资方向和重点,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力加快结构调整,催生新的优质产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切实破解投资和项目建设的要素瓶颈制约,全面保障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履行补充耕地主体责任。省国土资源厅要督促各设区市、县(市、区)按照应保尽保原则,落实重点项目占补平衡指标,对市域范围内确实难以保障占补平衡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协调跨市解决占补平衡问题。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省、市重点项目应开尽开、应建尽建,力争11月底前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00%,全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10月份开展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运行专项督导,确保平台高效有序运转。稳步推进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推广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等措施,全面推行投资项目网上申报、审批、办理、监管和信息反馈,最大限度精简材料、减少环节、压缩时限,确保年底前省级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120个工作日以内。

各地要充分利用黄金施工季节,争分夺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在省、市重点项目之外,聚焦基础设施、农业、扶贫攻坚、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对近期梳理出来的122项需省级层面协调推进的重大在建项目,加强协调调度,确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42项拟于后几个月开工的重大项目,协调各市落实建设条件,力争早开工、快建设。对85项拟于明年开工的重大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力争尽早具备开工条件。

完善政府、金融机构、民管企业互动联系机制,切实化解民间投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规范有序推进PPP模式,积极推进符合规定的PPP项目,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PPP项目上优先向民间资本倾斜。10月底前面向全社会发布一批PPP项目名单。

来源: 河北日报

江苏省级PPP试点项目专家论证机制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提高省级PPP试点项目实施质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PPP项目实施范例,2018年省财政厅印发了《江苏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省级试点项目管理工作规则》(苏财金﹝2018﹞70号),强调在省级PPP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备案程序中引入专家论证机制,以保证项目评审的公平公正、科学严谨。截至2018年9月底,省财政厅共召开专家论证会11场,组织专家82人次,论证了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南京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等试点项目16个,总投资678.74亿元。已有12个项目方案修改完善,进入项目采购等阶段。

    省级专家论证机制的引入,规范了PPP试点项目的运作,进一步提升了试点项目的“含金量”。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通过省级专家的把脉诊断,能够有效提升项目方案质量,确保项目实施合法合规,有效杜绝“带病运行”;对于社会资本来说,经过省级专家把关,可以进一步规避项目风险,增强投资项目的信心;对于咨询中介机构来说,经过方案的论证和修改,达到互学互鉴效果,可以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服务质量,进而推动全省PPP咨询服务水平的提升。今后,省财政厅将进一步加强专家库管理,不断优化评审论证流程,使省级试点项目真正成为全省PPP项目的“领头羊”和“风向标”,全面带动我省PPP项目高质量发展。


来源: 江苏省财政厅

河南省安阳市PPP模式助推民生事业发展

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提升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是河南省安阳市政府近年来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以来,安阳市将PPP模式与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有效结合,实现了多渠道、多途径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民生工程带来的便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年来,经过全市努力,PPP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直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茁壮发展,成功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全市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截至2018年9月,安阳市共有54个在库PPP项目,其中民生项目达34个、总投资392.96亿元,已有25个民生项目落地,4个项目正在组织采购,5个项目正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涵盖生态环保、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其中:生态环保类项目24个,总投资300.73亿元;文化体育类项目7个,总投资75.38亿元;医疗卫生类项目3个,总投资16.85亿元。

坚持民生优先,加强政策支持按照中央和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安阳市高度重视民生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工作,出台了《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实施意见》及完善配套政策,提前谋划了民生项目布局,强调项目推进中坚持民生为本思想,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充分发挥国家PPP政策作用助力民生项目发展,建立了统筹项目年度计划、加强项目督导推进、保障项目规范实施的工作机制,加快民生项目落地实施。

高度重视民生,强化项目推进,安阳市政府领导牵头,召开投融资例会专题研究PPP项目,强调相关部门共同协力推进项目进展,高度重视评审论证项目方案,规范推进项目落地实施等工作,优先在水利、生态环境、污水处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引入PPP模式。

加强规范运作,严格绩效考核,牢固树立“规范”是PPP项目生命的意识,将规范操作贯穿于PPP项目每一环节,严格按照项目入库管理规定,加强入库审核,审慎开展政府付费类项目。强化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加强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的监测,特别是强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红线的硬性约束,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风险。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细化绩效考核标准,完善按效付费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成本参与绩效考核挂钩部分占比不低于30%的规定,确保阶段性目标与资金支付相匹配。

聚焦民生领域,提升生活福祉,安阳市民生项目的落地实施,给全市人民带来了优美的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项目带来的便利的生活条件,如东区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民生项目,在茶店坡沟河道两侧种植物形成潜流湿地单元,不仅利用这样的技术处理了污水造成的污染,而且形成了河道两岸的绿化和人文景观,人们多了一处休闲去处,处理过的达标污水回流河道,彻底改变了河流的脏臭水体状况;引岳入安工程,在洹河市区段建造了东西水闸,抬升了河面,形成了宽阔的湖面,配上湖面河边配套设施,改善了大气环境,净化了空气,使人从内心感觉到公共服务项目带来的巨大变化,提升了环境生活质量。两大公益类项目—投资33.9亿元的文体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和投资14.4亿元的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及汉字公园项目已经成功采购社会资本,随着更多的民生项目的投入使用,将更大程度上提升市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

充分挖掘民生项目与PPP模式相融合,拓展了安阳市PPP模式在民生领域的合作范围;用好政府可掌控的各项资源,重点聚焦生态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具备较强的“刚需”领域和使用者付费属性的项目,真正发挥PPP模式撬动优质社会资本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进了该市民生工程的发展,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来源: 河南省财政厅PPP管理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湖北省强力推广PPP模式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湖北恩施PPP项目的“1234工作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