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PPP论坛发出强音:正本清源,规范发展


来自:中国经济导报     发表于:2018-12-05 08:46:36     浏览:293次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PPP规范有序发展,探索中国PPP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正本清源,规范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PPP论坛于12月1日在清华大学举办。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指出:“这一届中国PPP论坛是贯彻落实中央的最新指示和要求,围绕国家PPP发展部署,搭建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学术机构、国际组织等各界的对话交流平台,统一各界对PPP的最新认识,梳理问题,总结经验,分享成果,为推动中国PPP事业规范做出积极的贡献。”

“近两年中央各部委对PPP进行了全面的整顿,成效十分显著,政府主导的上层治理,提振了各参与方的信心,也是给我们金融机构一颗定心丸。”中国光大银行党委委员,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曲亮表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首先要扭转原有的思维模式,树立新的认识。其次要搭建内部项目风险识别数据库的体系,积累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信用风险识别数据库,培养一批既懂PPP又懂金融的专业队伍,进而建立健全银行内部的PPP营销,审批全流程金融服务体系。他特别感谢清华PPP研究中心发布的PPP指数,“有助于金融机构看全、看透、看明白,合理地评估项目风险,高效地推进项目融资落地”。

曲亮所提到的PPP指数,正是本次论坛期间由清华PPP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PPP发展环境指数。该指数以国家公开发布的统计年鉴数据、官方网站数据、互联网公开发布的信息为来源,以政府能力、财政保障、营商环境、发展需求等4个维度为评价框架,收集计算30个指标或公式,并经过标准化、加权、合成等数据处理,编制形成的衡量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是否适合发展PPP项目以及PPP项目发展潜力的综合性指数。

“PPP项目本身有它独特的风险特点,防控好风险,建立责权利相对应的风险分摊机制,在项目开展前期尤其重要。”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认为,过去几年受政府、社会资本、用户等各方面认识和能力的制约,在PPP项目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造成质量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要研究建立长期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动态调整合同和再谈判的机制,要探索项目公司资产证券化等有序退出的途径,解决社会资本的后顾之忧,加强PPP项目合规性的监管,加强政府和民营企业的信息沟通能力,惩戒不正当竞争等。

天一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天一瑞晟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鹏作了题为《迎接公共服务领域PPP的规范与发展》的发言,着重提出了“体系的金融”观点,即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才是个长期市场,才会对PPP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支撑。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星空建设法律瞭望创始人谭敬慧从法律角度解读了PPP,“可以看成政府在把公共资源授予社会投资人的时候,把一些相关的权利和义务授予了社会投资人,在契约精神的指引之下,社会资本完成这样一个基于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社会资本信任的使命。”她希望充分调动法律在争议解决中的技术和艺术,为PPP项目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财经早餐|PPP多个配套细则加速推进,防止地方变相举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