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咨询】PPP在中国的5段奇妙之旅


来自:华远智和成都     发表于:2016-08-25 08:35:00     浏览:372次

PPP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土耳其和英国出现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大量地吸引外资,伴随着各种外资进入到中国的各个领域,其中有一部分资金进入到了基础设施行业,这就是我们国家最早的PPP。

PPP第一阶段:探索阶段。

这个时间段大概从80年代中期到1993年,这个阶段的PPP叫探索阶段。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PPP项目量很少,不是说法规不健全,是根本没有法规。当时用外资来做基础设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为这里面涉及到长期的基础设施的供给问题,涉及到土地问题在当时都非常的敏感。

值得庆幸的是,在最初的PPP试点项目做的还不错。试点项目的典型,比如运营期限15年的广东深圳沙角B电厂的BOT项目。

PPP第二阶段:试点阶段。

PPP的第二个阶段很重要,叫试点阶段,是从1994年开始,到2002年结束,大概有8年左右的时间。

这段时间,国家发改委推出了5个试点项目,地方政府都在争,没有争到试点的,它自己也做几个项目,要搞自己的试点。目的都是要探索怎么样利用外资,来建设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在试点阶段,取得的最大的收益是什么?就是引进了PPP的专业知识。包括我们今天在做PPP项目时,回溯它的整个知识来源,还是来自于试点阶段这个时期的工作。试点阶段的经验是对PPP有了实质性认知。这一阶段的典型项目,有广西来宾B电厂、成都第六自来水厂、北京第十自来水厂等。

当然了,从国外引进的PPP这些知识跟我们国家的国情,客观来讲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也理解了西方文化,它们在解决每一个细枝末节的时候都有大量的条款去解决。

所以在试点阶段,中央政府推出的项目引进了知识,地方政府推出的项目消化了这些知识,或者把国外的这些经验进行了国产化,更加符合中国国情。

PPP第三阶段:推广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2003年开始,大概到2008年结束,这段时间是PPP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叫做推广阶段。

在2002年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原来主管北京第十自来水厂BOT项目的副市长汪光焘,他调到了建设部当部长,他曾在主管第十水厂期间发生了一件事,也是PPP项目在中国的一个典型案例,有很大的推动意义。

政府做项目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北京第十自来水厂,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是什么?一吨水6.9元。政府认为价格太高,要求重做。重做后的结果是一吨水3.9元,这是政府自己来做的价格。最后这个项目以BOT的方式操作,进行了国际招标和竞争,最低的水价是多少?每吨1.15元,排名第二是1.39元。

所以这个项目开标以后,汪市长就把几个主要委办局的人叫到一起,我清晰记得当天他说的那句话,我必须要进行市场化。所以,他当了建设部长以后,就开始推动市政公用市场化改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做PPP。

推广阶段是PPP发展的黄金期。后期,又恰好赶上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于是大规模来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在这个阶段内,一个典型案例是,安徽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每吨水0.75元的水处理价,引起了业内的轰动和质疑,也为污水处理行业树立了标杆,促进了环保事业发展。

所以,回顾以往可以看到,在国家PPP的项目里,污水处理厂的个数最多,燃气、自来水、供热,以及多个行业也都开始规模化来实践操作PPP。这是PPP发展的一个黄金期。

当然,推广阶段的项目量非常大,有一些项目也出了问题,一些反对改革的人就开始反扑。在反扑的时候,中国的PPP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反复阶段。

PPP第四阶段:反复阶段。

大家反对PPP,肯定是PPP出了问题。最大的担忧,比方说,把这个自来水交给社会资本去做了,万一他投毒了怎么办?将污水处理厂交给社会企业来做,万一他偷排了怎么办?于是,在决策上就有反复和动摇了。PPP的第四阶段——反复阶段,是从2009年开始,约在2012年结束。

美国在200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中国之后推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这对PPP的影响也很大。当时出现了一个现象,当这笔钱给到了地方政府时,地方政府就把大量正在做的PPP项目停下来、不做了。

第二步,地方政府把原来做的PPP项目买回来了。因为做PPP,最核心的一点是,必须要跟社会资本讲契约精神,在一些项目中,合作不是很愉快,政府很“不爽”,就索性把PPP项目买回来,回到政府运营的传统路径上。

当把民营资本一棍子打下去时,再想刺激它的动力,就无比困难,所以在之后的PPP项目中,民营企业一直没有起色,因为它很害怕。它担心政府中途爽约,或者把项目买回去,企业将会遭受亏损。

这时,央企发挥作用了,它与地方政府进行对接,出现了很多也叫PPP的项目。但是,这种对接是不充分竞争。而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要竞争,所以,那段时间央企所做的一些项目,现在看来效率很低。

PPP第五阶段:普及阶段。

2013年之后,PPP进入了第五个阶段,普及阶段。

2013年提出力推PPP的战略,2014年是一个广泛的培训和宣讲年,2015年是大规模的推广项目年,2016年是项目落地年。

同时也要看到,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谈PPP,做PPP,实际上也有一些非公共产品、非公共服务包装成PPP,因为这样才能得到一些政策的支持。

伴随着目前业务量越来越大,PPP项目的份额也越来越大,我们也必须看到风险在积累。应该说PPP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以前一个城市有个别几个PPP项目,一旦失败了,以后政府还可以回购,可是现在PPP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了,而且推出的项目越来越大,这个趋势不可逆。

在今天,PPP的整个发展趋势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将成为我们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改变政府传统的观念,以及做事的方法。

因此,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改革,在普及阶段风险也在加大,我们必须要把PPP做好,因为已经输不起了。

在这个过程里,总结以往教训经验极为重要。以往30年中,有些PPP项目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教训非常深刻。

所以,对当前而言,做好PPP项目,最重要的一点不是仅仅依靠政策法规的完善,而是要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推广,尤其是在新PPP项目中得以借鉴、应用。

来源:财经网

免责声明:我们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


【免费现场诊断】

自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经历了内控体系化管理的从无到有,从组织架构建设和业务流程梳理上实现了“形似”,但是内控落地“神至”的效果还需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内控运行过程中,问题仍层出不穷。华远智和作为内控与管理提升整体咨询方案供应商,我们将运用专业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竭诚为各位新老客户提供内控与管理提升专项咨询服务,并以现场帖身咨询服务、公共课、企业内训、企业沙龙、管理过程跟踪指导等多种服务方式,帮助广大学员和企业管理层了解内控与管理提升相关知识、理念,熟悉内控的建设方法,掌握内控手册、内控自评手册编制和运用的相关技能,掌握管理提升与流程优化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相关技能。辅助企业宣贯管理理念、培养管理人才、打造管理团队、推动管理有效地落地实施,提升管理有效性、企业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搭建企业学习与交流平台、创造企业间的合作机会。

欢迎大家提前预约现场诊断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创新PPP项目投融资新模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