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对于借PPP变相举债项目 地方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
8月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了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进一步推进PPP规范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史耀斌在讲话中表示,做好下一步PPP工作要做到“三个统一认识”,即统一对防控风险重要性的认识,统一对PPP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的认识,统一对PPP发展方向(长期性、系统性的改革)的认识。
史耀斌认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相举借债务,导致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债务率甚至超过了警戒线,形成潜在的风险触发点。为此,我们要按照中央有关要求,把防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防控地方政府债务过快上升,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史耀斌列出当前PPP不规范发展的四大问题:支出责任“固化”问题、支出上限“虚化”问题、运营内容“淡化”问题和适用范围“泛化”问题。
史耀斌提出下一步财政部要重点把握好PPP工作的“四条线”:
一是要严控“红线”。要强化财政承受能力论证10%“红线”的硬性约束,统一执行口径,加强信息公开。所有项目都必须在PPP综合信息平台中,及时公开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及有关数据。未按规定公开的,要从项目库中清退。各地要建立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统计监测体系,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接近或超出10%红线的地区,要进行风险预警。
二是要守住“底线”。要落实财预〔2017〕50号文要求,严禁各类借PPP变相举债的行为。要审慎开展完全政府付费的项目。对于不包含运营内容、无绩效考核机制、社会资本不实际承担项目建设运营风险的项目,不得安排财政资金。
三是要搭好“天线”。要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PPP项目总体情况,对于项目总量、财政支出责任总额及占比、规范实施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这里的项目不仅包括入库项目,也要包括未入库的项目,真正做到全口径统计。
四是要明确“界线”。对于不属于公共服务的纯商业化项目,以及仅涉及建设、无运营内容的纯工程项目,要准确界定,从识别、论证、入库等环节严格把关,不能继续任由其打着PPP的旗号“混淆视听”。
史耀斌说,为了切实推动PPP规范发展,必须要压实责任、强化问责。对于借PPP变相举债的项目,地方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要强化财政部门管理责任,认真履行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政府采购管理、预算资金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部门职责,明确PPP不规范操作的负面清单,逐级细化责任范围和责任主体。
来源:财政部网站
为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日前,市发改委认真梳理汇总项目,建立我市社会事业PPP项目库。截至目前,进入市社会事业领域PPP项目库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38.462亿元。
据悉,市社会事业领域PPP项目库中,卫生领域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3.822亿元;文化旅游类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21.3亿元;教育类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2.14亿元;体育类项目1个,总投资1.2亿元。下一步,市发改委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对接,进一步摸排、谋划项目,并根据相关规划和行业发展需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库中的项目信息进行更新,不断充实和完善社会事业PPP项目库,实行PPP项目库动态调整。
来源:铜陵日报
深圳光明新区首个海绵城市建设PPP试点项目开工
7月31日上午,深圳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PPP试点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在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用地举行。据悉,这一光明新区乃至深圳市首个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总投资约15.8亿元,由光明新区管委会和中标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负责建设运营。
当天上午,市水务集团、光明新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代表签署了《深圳市光明新区海绵城市PPP试点项目合资合同》,光明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深圳市水务集团、光明新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PPP项目公司代表签署了《深圳市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PPP试点项目协议》。
据了解,光明水质净化厂一期提标改造采用DROT(设计—改造—运营—移交)模式,投资约1.7亿元;二期工程采用DBOT(设计—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投资约4.85亿元,建成后实现污水处理能力为每天3.8万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IV类标准、出厂污泥含水率低于50%。
此项目既是茅洲河中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区建设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的重要手段。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高新区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解决华星光电G11项目每天3.8万立方米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问题,进一步巩固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使新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道路上向前迈出新的步伐。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为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改革财政投入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2014年以来绵阳市大力推广PPP项目,为社会资本敞开合作大门,为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拓展融资渠道,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互利双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止目前,纳入全市PPP项目储备库的项目共计30个,按付费性质分,经营性项目3个,准经营性项目10个,非经营性项目17个;按进度分,已落地实施项目11个,筹备推进中项目19个。
全市已实施PPP项目11个(已完工并开始运营项目3个),投资总额68.78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含融资)65.09亿元。市本级绵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游仙区科学城快速通道项目已入选全省示范项目,其中,绵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示范项目,并已于7月27日点火试运行。今年6月,绵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盐亭县乡镇污水处理站(第一批)项目入选了四川省PPP环保领域示范项目库。目前,全市共争取到财政部和省财政厅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及综合补助资金1675万元。
全市正在按PPP程序筹备推进项目19个,总投资371亿元,预计吸引社会资本(含融资)337亿元。其中,市级项目12个,总投资331亿元,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建设项目已完成社会资本方采购,进入合同谈判阶段;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实施方案已经政府审核通过;荷花大桥和核医学中心项目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即将上报政府审核,其他项目也在快速有序推进中。
来源:绵阳市政务网
近日,开发性金融推进PPP合作在陕西实践取得新突破,国开行陕西分行与中铁二十局签署《开发性金融支持PPP项目合作备忘录》,就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共同推进重点领域、重大项目PPP合作,加快项目落地实施达成一致意见。
根据协议,国开行陕西分行将发挥地方投融资引领主力行作用,提供规划咨询和融资融智服务,通过投、贷、债、租、证综合金融支持,有效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拓宽PPP融资渠道,加快相关项目落地实施。中铁二十局将发挥自身投融资、设计、施工等优势及经验,为地方重大项目提供规划、设计、施工等服务,发挥集团投融资优势,推动PPP项目合作。
又讯:近日,国开行陕西分行与中铝国际工程股份公司、九冶建设有限公司签署开发性金融支持PPP项目合作备忘录,就进一步深化三方银、企合作关系,加快PPP项目落地达成共识。根据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在规划咨询、融资支持、金融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深化合作,加强机制建设,共同助力PPP合作长远健康发展;运用开发性金融的政策优势,提供投、贷、债、租、证综合金融服务,联合和引领金融同业和社会资金投入PPP项目,与中铝国际、九冶建设三方共同推动地方重点领域PPP项目建设和实施落地。
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开行陕西分行已与包括中建、中铁、中铁建、陕建工等在内的多家央企、省企的工程类骨干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PPP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据悉,该行现已发放PPP项目贷款23.4亿元,正在推动的PPP重点项目总额逾430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