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还有哪些课要补?


来自:P2P投米     发表于:2017-08-19 04:12:10     浏览:305次

PPP模式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提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2014年以来,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等接连发文倡导PPP模式。


一、PPP的前世今生:

PPP模式的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英国。

19世纪90年代起,PPP模式就在中国开始发展,早期主要集中于高速公路、水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2000年后,又被广泛的运用于市政公用事业,如污水处理、地铁、燃气等行业。当时引发了一股PPP的热潮,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主要集中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和市政公用类项目,投资方多为外资或港资。

成功项目具备的共性:1、政府有稳定的财政收入、项目还款有稳定的收入来源。2、项目定价设计较为合理,年回报率一般为7-10%。3、外方投资者与政府是较为对等。(如上海的老港垃圾填埋场,就是早期比较成功的PPP项目,有兴趣的可以网上查找)

2000年以后,政府财力逐渐雄厚;城投公司等地方融资平台经过一定资本积累,国家层面也政策性支持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就有能力多使用BT、BOT等模式。

当时BT对比PPP蓬勃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PPP项目设计较为复杂,特别是4万亿后地方政府赶马上项目,BT项目在项目立项时间上有天然优势。

2、在BT项目中,政府有着主导权,在招投标、施工建设过程中有足够的控制力(注:政府的主导权也导致了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基本上主管工程的一把手没有不腐败的)。而PPP项目主导政府与投资方成立投资公司,双方是对等地位,政府腐败空间相对较小。

3、PPP项目设计、融资上需要经验丰富的金融、法律人才,中国整体配置不足。

此外、在90年代至2000年初,很多地方政府在第一波PPP浪潮中,上了许多定价不合理的PPP项目,许多项目约定年回报率15-18%(长期回报),造成了许多地方政府违约,在2007年,中央强制要求清理了这一类的PPP项目。

2008年后的强刺激逐步形成了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特别是短期的债务问题。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访英期间,从英国的项目经验、制度保障方面更深入的了解PPP项目,经过国务院、财政部相关人员研究设计,就有了2014年的国务院43号文。如今发改委等部门也大力推广PPP模式及PPP项目,很大程度是为了抢功劳。当然,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多一个部门愿意推广总是好的,有项目审批实权的部门往往会做的更容易、更好。


二、PPP大力推广一年来的现状:

地方政府:在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等大力推广下,以及43号文关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大门后,很多地方政府都大力推出工程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工程包,每个省份少则几百亿,多则上千亿。目前项目定价上,地方政府能承受的投资回报利息一般为8-10%,一般很难提供资产担保或有稳定的收入项目为项目做保证。

投资方:主要是以信托、基金为主。愿意投资财政状况较为良好的地方政府推行的PPP项目,一般要求资金回报12-14%之间。

建设方:主要以大型建筑企业、市政基础设施企业为主。这些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成立PPP基金等,对项目进行跑马圈地的运动。为了接到项目,更多的承接了中间人的角色,不仅如此,还要拿出2-4%的项目利润,做为差额贴息给项目投资方。

在本人看来,上述PPP项目只是在大力推广的浪潮中,嗅觉较为灵敏的社会资本冒进参与的资本获利游戏,由于目前对政府责任义务上并未有很明确的制度性规定,在大批上马的情况下,发生政府违约还是大概率事件。


三、中央倡导的PPP内在含义:

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倡导的发函方向还是很能体现大智慧的。中央政府大力倡导PPP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目的:

1、稀释地方债务风险: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已经超过20万亿(媒体资料数据),短期债务违约风险十分巨大。PPP可以把地方准备上马的项目支付进行展期,再配合地方债务置换,地方政府的短期债务风险可以得到很大的释放。

2、一定程度上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腐败问题:PPP项目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成立合作公司为基础。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在合资公司中,一般按出资比例享有对应的权利及义务。项目的投资概算、投资回报、项目支付等条款更加透明公开。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一把手直接插手项目建设的问题,如果在制度性的条款上加以明确PPP项目中政府权力义务,可以挽救不少党员干部。

3、PPP项目是中央多项政策的组合拳之一:中央政府不仅大力推PPP,还推盘活存量资产、资产证券化等事项。过去10年,中国正在经历不动产大幅升值的阶段,不论地方政府负债多少,投入产生的不动产等政府资产的价值仍是远远大于政府负债。

中央政府在此阶段力推盘活存量资产,在目前国资委对国有资产定价体系已经趋于成熟的前提下(按国资委目前定价体系:很少会出现贱卖国有资产现象),地方政府可以将已有的资产通过售后回租、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处理,对资产处理后,再投入新项目等。根本目的还是更多的从政策上盘活地方政府的思维模式。

举例一:某地的要建立一个工业园区,地方政府没钱、有办公楼,财政也不足以支持建工业园区。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处理方式:地方政府可以将办公楼作价卖给保险公司,同时以每年5-6%的回报率向保险公司融资租赁方式售后回租。这样地方政府就有钱投入工业园区建设、支付的资金成本在7%以内,保险公司也实现了险资跑赢通货膨胀的保值增值。

举例二:某地工业园区中,政府要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政府没钱也没楼。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行政事业收费模式来做为资金保障: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政府除了移交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权外(运营收费需保证低毛利),地方政府还可以开设工业园区内每吨自来水0.1-0.2元(此处金额随意估计)的污水处理基金,用行政事业收费来来保障项目方每年的投资回报。

上述阐述及案例无非表达以下观点:中央政府倡导的PPP项目是工程建设中明确政府权力义务、引进低成本资金、偿付方式上可以发挥政府能动性,多打政策组合拳。


四、达成上述目标各方需做哪些方面努力。

1、中央政府:国务院层面的发文统领大方向,在这不做评论。在各部委政策性发文中,最好是在联合发文中,要彻底明确地方政府的权利义务。在鼓励地方政府创新支付模式上,如盘活存量资产、资产证券化等,需要有示范性案例。要表扬敢于吃螃蟹的地方政府,为创造性的地方模式其大力推广。

2、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洗脑力度——PPP培训 ,地方党政一把手、主管市政建设官员、财政官员、城投平台相关人员都得接受PPP培训,此类培训需是符合中央政府意思的培训。而不是以信托、PE等社会资本为主导的培训。地方政府需要在培训中学会算账,做为PPP项目最重要的一方,在参与的过程中,要算明白PPP项目整体的账、BT项目对比的账。

3、社会资本:引进低成本大资金入场,特别是险资。(目前险资内控体系下,险资入市一般要求足额的资产担保)地方政府需创新担保方式,同时在保监会层面,鼓励险资参与PPP项目,以获得稳定回报。(注:目前地方政府能承受的回报率,并不是游资所热衷的,就存在的建设方贴息等问题,PPP项目主要服务于政府公共类事业,若资金方一味追求资金高回报,就散失了公共项目的社会服务功能,从而也加大了项目的政府违约风险,可以称为“伪PPP”)

4、建设方:有能力的建设方要多寻找低成本社会资金,特别是险资参与其中。在项目周期延期或项目发生不确定状况下,吸引高收益的游资实属一种冒险行为。

5、PPP培训及人才建设:各大培训机构不仅要培训大型建设企业,对政府、城投平台的培训也是同等重要。同时法律、金融、项目设计等人才建设也是需要大力倡导。

综述:本文主要想告诉读者们PPP的现状及风险,以及PPP项目的内在含义,真正的PPP仍有哪些事要做,路要走。着重表达的观点有:政府权力义务;低成本资金入场、与其他政策打组合拳,在支付模式上创新。


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与监管创新并举

听懂国家政策!选择P2P,理财也就选对了方向!

为什么我总在朋友圈发P2P信息,却不追着你买P2P?

银行理财垄断时期已过,P2P理财黄金时代已来

为何2017年理财更重要?不理财就要赔钱!

P2P的利息那么高,为什么会有人找P2P平台借钱?他们又不傻



最专业,最权威的互金资讯发布平台!

请长按二维码获取资讯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项目融资、PPP项目实际操作、政府平台公司转型升级、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如何参与PPP项目?桂林8.29日课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