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利润是怎么变出来的?如何进行投资?


来自:业务来了     发表于:2017-08-24 16:27:29     浏览:337次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国家的需要,第二个是资本的需要。第一个资本是有钱,钱太多了,导致了资产荒,各种各样的经营机构追着我们要给我们钱,但是我们缺的是项目。

这个看起来跟前面似乎有一些矛盾,发改委、财政部公布了那么多项目,为什么还这样呢?优质的项目的确欠缺。最后导致了人心慌慌,所以说资本市场就是人心慌慌,大家都往里面冲,都先去卡位,目前就处于这种状态。

国家政策不断出台,投资PPP相对来说还是优质一点,之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经过前面两年尤其是一些咨询公司、院校理论界、实业界在不断的做各种各样的讲座金和培训之后,各方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所以说最后热度真的上来了,这段时间PPP真的热起来了。这个就是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引言。

既然是这么热,我们看看国外是不是真的这么热,有些地方政府除了上PPP之外,好像没有别的项目可以做。刚才鲍总也讲到了,有些施工单位所有的订单全是PPP类的,真的是PPP有这么热吗?需要这么热吗?

国家真的是需要这么多吗?比较发达一点的英国也不过是15%左右,澳大利亚也是15%,加拿大也不过是3%左右。所以国外来看,我觉得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可以做PPP的,还是要适度的冷静一些。

我们怎么做PPP

PPP项目的融资管理

理论上只要我这个项目,我融得了钱,我可以源源不断的接单子,循环起来。这个融资有多种方式,我就不多说了。拿到了单子,自己做不了可以分包,可以直接总包,也可以专业的分包,可以源源不断的做下去。

我并不认为所有的钱是到了人家签了单子你才进去,那已经晚了,事实上人家早期的时候已经在考虑了,所以人家跟项目的时候,建议你们真的想投这个PPP的话,也要更早的接触,风险控制在前期设计阶段,事实上就把有一些风险给提前出来了。

所以说我们作为建筑行业领域,风险最大的是在前面阶段,就是说这个项目的决策阶段,而不是简单的后面的施工或者是应用阶段。因为后面的运营成本大体上主要是在前面的前期决策阶段,就是说那种理想可言阶段。

我们不光是要做利润,更多的要看到风险。我简单的罗列了一下,有个政府履约的风险,之后项目开不了工,签了单开不了工,开了工,有一些项目是非法开工,一旦非法开工了会不会很严重,实际也有这种类似的项目,非法开工,但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了之后马上会暴露。

在竣工之前,把该办的手续都办到位了,第三个风险就是建设阶段的风险,这个是常规的。之后所有的可能都是协议方面的风险,就是刚才说的PPP协议。不是说所有的风险都是一样的,而是有不同层级的,我们就要衡量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了之后给我带来的损失。

风险可以分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由于现在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违约的可能性至少说目前和未来的两三年中可能性不大,还有项目融资的风险,我简单的罗列了两个项目,其中有一个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很出名的,之后在前两年就是因为签了很大的订单之后,之后钱不到位落下了。

签单注意看签的是什么单,如果说是一个框架协议,约束力很小,如果真的是PPP协议,这个单相对来说有效一些。

开工的风险,刚才也提到了拆迁,拆迁里面有很多的问题,之后还有一些非法开工的风险,停工的风险,这里面可能大家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可能到时候我刚才提醒的是停工有可能因为超投资了,再去找政府确认,我本人是跟你签了10个亿,现在会去找各种理由说我10个亿造不出,可能要花15个亿,这种情况去找政府,政府不会采纳的,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停工了。

这个时候损失是谁的?施工单位的,刚才说了自己给自己发钱,他的工程利润已经赚走了。投资者呢?你们出钱的这帮人去找谁呢?去找政府说工程没有完工,我执行合同,我按照合同肯定给你钱,你去找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项目融资,没有担保。

接下来看一下简单的资金流的问题,回报机制,怎么流入的,这是典型的PPP,有一部分使用者付费,有一部分是缺口性补助。还有一部分是政府付费的。这是具体数字,我就不说了。运营成本,因为我要养护,有运营成本,尤其是一些强运营的,或者是有部分弱运营的项目,可能就因为有一个运营这方面的成本的谈判,因为好多人不专业,没有运营经验,可能到时候也会影响总体的利润。

开口端怎么来调,这里面也有说法。移交还没有到那个时候,移交里面还有更专业的东西,之后经过内部测算,需要经过严格的内部测算,才能作出决策的,但是现在我可能大家都还没有想到,先投了再说。

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你们该怎么投。我建议一个是看项目,第二个是长运营,看公司。看项目关键是看风险,其次是看利润。看公司主要是看综合实力以及每一个项目的利润。同时,有些公司还不仅限于PPP,还有其他板块的,所以其他板块的利润也要注意看一下。看项目主要是这几个方面。核心是在第三个阶段,项目本身的质量。

看公司的话,外在的可以看一下这里面,这是表象。之后看内在的,能不能对这个PPP全产业链进行上下游的整合,有没有这个能力。之后还要看这个公司的战略,是不是和现在这个建筑行业里面大势所趋,我记得上海建工,PPP做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在做绿色建筑以及装配式建筑,以后在PPP领域里面,一定会把这些技术深入进去,在PPP的招标里面也要求有这些技术性的限制。目前来看,很多公司只是占位。

最后,总的说来我还是看好PPP的。因为你现在中央政府有政策,地方政府在推,还有一个是社会资本的确是转换了模式以后,把新技术应用到领域里面,达到中央政府的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文章来源:新丝路金融)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首部PPP条例将出定位民商法降低不确定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