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10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复核,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得出,进入名单的小镇共有127个;10月底,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的发展做出明确规定,这对当前火热的特色小镇又是一次重要的政策助推。此次指导意见从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模式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详细说明,是未来指导特色小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如何避免建设中出现“千镇一面”成为关键。中建政研专家委员会方轶委员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出现‘千镇一面’风险的可能性很大,这与特色小镇的理解是否准确与深刻、规划制定者的技术水准、领导的思维观念、商业文明的逐利性与高度复制性等方面因素有关。”从广东省入选的6个特色小镇来看,江门赤坎镇、肇庆回龙镇、梅州雁洋镇均以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佛山北滘镇、中山古镇、河源古竹镇在发展主打产业的同时,充分调动当地旅游资源,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其实,从三部委的培育目标来看,休闲旅游只是“中国特色小镇”的一个点,因为除部分发达地区外,镇级单位多半无法在交通优势、生活配套、教育中让“休闲旅游”占据很大比重。另一方面,以其他经营为主的特色小镇也往往拥有田园风光、古村文化等旅游资源,或通过“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等做文章,大打“旅游牌”。
方轶建议:“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要区别于传统的城市型发展思维。首先,特色小镇要从‘打造’转为‘营造’,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再是功利性的、短平快的、唯GDP的,它需要精雕细琢,需要精心呵护,属于老火煲靓汤;其次,特色小镇要从‘复制’转为‘唯一’,城市的功利性、商业性让城市趋于标准化,特色小镇的建设的核心则是特色、是唯一性,要找准特色、凸出特色、放大特色。最后,特色小镇要从‘精英’到‘大众’,特色小镇的建设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尤其是原住民,而不是仅仅是精英规划师和领导们,只有真正了解小镇的人参与其中,才能建设处富有特色、三生相融、有人情味的小镇。”
企业投资主体和市场化运作
特色小镇的建设除了要有因地制宜的规划,更需要有投资主体,方才避免纸上谈兵。统计数据显示,首批37个特色小镇2015年新开工建设项目4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477.9亿元,平均每个特色小镇12.9亿元,其中有28个小镇年投资额超过10亿元,有4个小镇超过了20亿元。
特色小镇建设得如何,不在于政府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如果只是靠政策、靠资源,缺乏市场基础,肯定干不久,不可持续。因此,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而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
每个特色小镇都需要有核心投资主体,可以是村镇股份制企业、可以是当地龙头企业、可以是外来投资企业。浙江的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如诸暨袜艺小镇、吴兴美妆小镇、龙游红木小镇等等一批小镇,主要是民企投资建设,同时央企和省里的国有企业,以及高等院校都积极参与。杭州湾花田小镇是由浙江省的农发集团建设,平湖九龙山航空小镇是由海航集团建设,西湖艺创小镇是由中国美院和浙江音乐学院共建。企业主动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是浙江特色小镇活力所在,也是浙江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所在。
方轶说:“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两块,第一是政府资金,第二是来自社会与市场的资金。政府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主要担当诸如规划设计、文化保护与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任务,自然,政府资金主要用于上述活动。在经济新常态之下,镇一级财政能力进一步受限,PPP是未来一阶段镇政府筹措资金,用于提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特色小镇+PPP’的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应用的案例并不是非常多,我们也看到很多民企和社会资本(如华夏幸福的会展小镇、碧桂园的科技小镇等)采用PPP的模式进入特色小镇领域,这些企业不仅带来资本,而且带来技术与运营能力,甚至是产业与游客,是对政府能力的很好补充,未来我看好‘特色小镇+PPP’这一模式。”
据记者了解,上个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发布《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提出建立贷款项目库,推动全国小城镇政策性金融支持工作,发挥政策性信贷资金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做好中长期政策性贷款的申请和使用,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该《通知》还明确了具体支持范围。
■链接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的浙江杭州云栖小镇和西部欠发达的贵州安顺西秀区旧州镇,能在遍地开花的特色城镇中脱颖而出,其中必有不少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云栖小镇构建了“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的创新生态圈,坚持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经济产业,着力打造云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硬件产发展以业。云栖小镇建设仅仅一年,发展非常迅速。2015年实现了涉云产值近30个亿,完成财政总收入2.1个亿,累计引进企业328家,其中涉云企业达到255家,产业已经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旧州地处黔中腹地,被誉为“梦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旧州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化丰富,是中国屯堡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区之一,是全国第一批建制镇示范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和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小镇。旧州镇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先后完成了“土司衙门、古民居、古街道、古驿道”的修复修缮工作,培育了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个4A级国家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两个特色观光农业示范区。同时加快旅游慢道、旅游小火车、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旧州、天龙、云峰为重点的大屯堡旅游圈,推动了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品的业态不断丰富。根据旧州镇实际,就地就近城镇化。在浪塘村打造升级版“微田园”,与“万绿城”城市综合体合作建设特色产品职工基地,实现示范小城镇订单式生产,城市综合体链条式销售。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区维苗苏镇、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结成对子,合作打造特色旅游民居、“山里江南”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向镇区和美丽乡村集中。
方轶认为:“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特色小镇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浙江的很多小镇特色就在于独特的产业基础,如袜艺小镇、云栖小镇、基金小镇等;兰亭书法小镇的特色在于其书法的悠久历史与文化根基,神仙居天然氧吧小镇的特色则在于其优越的生态环境等。而贵州山地多、平地少,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只能立足于贵州山地的实际,不能走“摊大饼”的老路,应该体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走“蒸小笼、串珍珠”的组团式发展新路。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100个示范小城镇的战略,建设了一批旅游小镇、白酒小镇、茶叶小镇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记者 邓丽娟 北京报道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图文来源网络,如编辑内容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与小编联系,我方会尽快处理。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