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将在“一带一路”大有作为专家支招防控风险


来自:厦门大学经济学院EDP中心     发表于:2017-09-29 15:55:42     浏览:224次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不仅加快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PPP项目面临的风险也需引起足够重视。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28日在第二届中国PPP论坛上表示,全球正在迎来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景气周期,这为社会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PPP模式秉持平等协商、长期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理念,与丝路经济高度契合。运用PPP模式必将对共建“一带一路”特别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积极作用。


李朴民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3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建立了“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合作,积极推广PPP模式,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尽快落地。


近年来,中国不仅在PPP项目投资规模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示范项目、积累了不少经验,如海绵城市建设、化解老工业城市养老难题以及道路“影子收费”模式等,这对PPP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中国企业通过PPP模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有很多案例。普华永道“一带一路”主管合伙人、企业融资与并购部中国区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表示,例如中国港湾采用BOOT模式投资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项目,中电建投资的巴基斯坦萨察尔风电项目,中国华电采用BOT模式投资的柬埔寨水电项目。这些项目多数是以PPP模式来运作的,为今后国内企业用PPP模式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很好的项目经验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海外PPP项目也面临着风险。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表示,PPP项目的主要风险来自6个方面,包含政治风险、建造风险、运营风险、市场和收益风险、财经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毕马威企业融资并购及PPP业务中国区主管合伙人江立勤分析,税务是整个PPP项目执行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在境外。一带一路”的65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地方税制不健全,很多国家还没有跟境外外资对接的税务和税制法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或者运营过程中,税收和变化随意性非常大。


因此,对海外PPP项目来说,防控风险是重中之重。江立勤表示,从企业角度,对一个项目进行一个深入细致分析跟可行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从政府角度,推广PPP模式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应用,最主要的一个内容和环节是需要在政府政策层面接轨,在政策和标准的推进方面,希望政府发挥一个更积极的作用。


王守清强调,应对政治风险,投资者应转变观念和尽职工作。转变观念,投资者需做到风险认知与准备,尽职工作,投资者需建立全面风险考察体系,充分识别分析潜在风险;加强与NGO、公众、政府沟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遵守国际市场规则,多措施分散项目风险。


具体而言,要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签订支持协议,为投资者创造有利的条件。包括为关键合同提供担保,保证国营供应商及包销商等履行义务;创造条件防止可能的货币危机对因债务偿还所需的货币兑换和利润转移的不利影响;接受国际仲裁来解决法律争端条款;免除关税、简化过程、提供土地和配套设施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地方债成全国人大关注焦点,不规范的PPP成隐性负债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