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竟然是这么操作的!国内PPP怪现状盘点(下)


来自:土木极客     发表于:2018-01-19 12:09:27     浏览:290次
引言

进入2018年以来,无论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是金融机构,都加强了对PPP项目的审核与把关工作,清理工作稳步进行,新项目增速放缓。各级政府对PPP项目监管工作的加强,与前几年PPP项目的野蛮增长有关,项目在实际操作中的乱象是导致PPP项目野蛮增长的重要原因。上一期,小编为大家盘点了PPP项目中的“专家”和评审会中的种种乱象,本期小编为大家吐槽一下PPP咨询公司、“中间人”和采购代理机构的种种乱象。

PPP咨询公司

现在的咨询公司犹如过江之鲫,一发不可收拾。因为门槛太低,结果PPP咨询市场从蓝海迅速转化成红海,价格也一落千丈。拿业务的渠道五花八门,有靠关系的、给回扣的;有靠低价中标等着让中标社会资本方补贴的;有新开张,低价拿几单练练手、积累业绩经验的;有从培训或者其他行业转过来的,给各地政府一个菜单,物有所值、财承、实施方案、采购文件、PPP合同每个几万块,可单点、可套餐;也有提前先做完两评一案上会评审完,再进行咨询机构采购的,采购文件写“服务期限:咨询服务合同签订后2日内”等等,让人拍案叫绝。

政府选择了一个所谓业内知名的咨询公司,可能就是当地的一个分公司或者一个挂靠的团队而已。政府觉得我花了钱找你,你应该帮我把好关。结果咨询公司两头吃,一边赚政府的咨询费,一边和社会资本方眉来眼去。也许反过来想,咨询公司两头吃完后项目还能落地,也算是好事。有些游击队式的咨询团队,一套模板打天下,拳打政府,脚踢社会资本方,弄得三败俱伤。

笔者接触到的很多咨询公司都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项目经验、沟通技巧,就是一个背包、一台电脑、一个word模板、一个嵌套了计算公式的excel表,就开始为地方政府的几个亿、十几亿投资项目提供服务。他们不接触金融机构,不去了解市场行情,不了解行业特质,不能量身定做,做出来的报告书生气十足,不接地气,完全不具备可落地性。更有甚者,借如今PPP信息公开,直接“借鉴”同行成果,明明是A省某市的PPP项目,实施方案里却出现多处B省的内容;明明是医院PPP项目,“两评一方案”里竟多处有“本项目为旅游业项目”的表述;明明是市政道路PPP,实施方案风险分配竟有最低需求风险。某省政府一般债券利率都到4.2%了,咨询服务报告里折现率取值3.0%。项目论证会时项目经理一脸天真烂漫:我是帮政府省钱……

有些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就搞笑了。VFM指数好像60%才及格似的,个别项目达到80%甚至超过90%,当政府都是窝囊废、社会资本都是救世主了;也有不比PPP模式和政府模式的,而是比垃圾焚烧和卫生填埋的,好像人们不知道高铁比汽车快一样……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要闻】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负责人解读新修版《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下一篇: